此外,旱情是這個地區農業發展嚴重的障礙。眼下,正是旱情來臨的時候。為了避免旱情帶來的困難,廣元正在積極發展避旱農業。比如生產提早安排,盡量在旱情到來之前安排生產。種一些旱作物,推廣節水和地灌技術等。這里隨處可見的山坪塘,就是為了蓄水抗旱建造的水池,將雨水集聚下來以便干旱時灌溉。
雖然部分地區通過多年探索找到了發展的路子,但是由于各地情況不一,有些模式難以推廣。以旺蒼縣為例,只有桃園公司、廣元育星養殖有限公司初步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其他的農戶與企業未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有些地區“公司+農戶+基地”模式流于形式,導致不少項目失敗,見不到成效。
這里,大部分地區傳統農業仍占絕對優勢,糧豬型經濟結構和一家一戶生產方式沒有明顯改變。境內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型生產,加工能力低,基本上還是出售初級農產品,農業附加值極低,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經營。
作為一個工業較強的縣,旺蒼工業發展主要是煤炭、石灰、水泥等資源型企業,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大,規模以上企業35家,其中煤炭開采、洗選、煉焦的企業就達19家,占了54.3%。整個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部分企業虧損大,骨干企業較少,市場競爭力弱,抗御風險能力不強。此外,安全、環保壓力大,原材料供應、交通瓶頸等問題依然存在。今年1〜2月,因技改投入、原材料供應、資金緊張致使停產、半停產規模以上企業達11家之多,占了近1/3,減少產值700多萬元。工業不強,以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相應就很低。
農業和工業的發展乏力,一方面讓農民的收入難以提高。據調查,該縣公/鐵路沿線農民增收主要有3個渠道:糧食生產收入、畜牧林果業收入、勞務收入,它們分別占農民總收入的30%、30%、40%。個體農民收入來源主要是傳統糧食生產、種養殖業、外出務工3種途徑,其中務工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