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就成立的孔溪鄉天麻合作社,除了幫助農戶出售農產品,還提供生產技術和服務,培訓農戶對天麻進行初級的烘烤加工。實際上,這些合作社多數是由過去的供銷社演變而來,但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已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在蒼溪縣,記者采訪了宏聯兔毛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控股方四川省宏聯兔毛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兔毛公司,其專業合作社組織遍及10多個鄉,上百噸的兔毛從這些鄉鎮匯集到各地的分社,再運到宏聯公司,最后運達上海等地的毛紡廠進行加工。
宏聯公司董事長昝銘鋒介紹,兔毛因為可以獨家獨戶生產,多是貧困地區的產業,但是這里的農戶生產眾多,居住分散,于是宏聯公司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并下設10個分社,共計有27500戶加入了這個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的基本特征是給予農戶保底的收購價,無論市場環境如何,合作社都要至少按照這個保底價收購所有兔毛,以保證農戶的基本收入。然后合作社再將兔毛出售給宏聯公司,獲得一定差價收入以保證合作社的基本運營。此外,公司還對合作社和農戶進行二次返利,也就是分紅。
由于增加了收入,農戶非常愿意加入合作社。昝銘鋒說,預計會員能再增加5000名。2006年,宏聯公司收購460噸兔毛,實現5000多萬的銷售收入。今年預計能收購50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