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中原當時受到了多大的沖擊?
施永青:也關了一些分行,最少的時候分行縮到了170多家,但和別人不同,我沒有主動去砍(分行),別的中介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砍掉分行(比如20%),但我自信沒那個能力確定要關多少家(笑),所以就交給市場去選擇,只要不虧就不砍,虧得嚴重就讓市場自然淘汰。
《南都周刊》:對當年的樓市泡沫,大家至今最津津樂道的仍是,中原在2001年反手做多收購了利嘉閣,而且正好是在9·11事件發生的時候。
施永青:嗯,香港樓市在2001年仍然非常低迷,不過,我在2000年的時候想,經過冬天我還沒有冷死,那我就可以大膽一些。那個時候,利嘉閣正好來問我有沒有意向,9·11事件在當天早上爆發,我沒有退縮,當天晚上我們進行了談判,第二天就簽了合同。收購了利嘉閣之后,我又投入了1個多億才扭虧,到去年,利嘉閣為整個中原貢獻了8個億的傭金收入。
《南都周刊》:是什么原因讓你敢在香港樓市最慘淡的歲月出手的?
施永青:我覺得那個時候買進,價錢應該是最便宜的。我的議價能力不強,但是因為大市低迷和9·11事件的爆發,當時它(利嘉閣)都不敢要太高的價,開價只有2000多萬,我都沒好意思壓價(笑)。我想,利用市場局勢和社會形勢來談判,要比用唇槍舌劍來討價還價更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