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電視購物市場注定不會風平浪靜。在我國,這個朝陽市場一邊是新兵不斷涌入,一邊卻陷入混沌,頻被曝光。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日前,上海市工商局針對電視直銷、互聯網銷售引發的消費爭議成倍增加的情況,對全市6家電視直銷、互聯網銷售企業銷售的數碼產品數碼相機、攝像機、移動電話、紡織品床上用品、內衣、手表等部分商品進行了質量監測。檢測結果顯示,電視購物再添“三宗罪”:隨意夸大產品宣傳,銷售商品名不副實;違法銷售三無產品,個別商品存在安全隱患;責任主體不明確,售后維權無保障。
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污水難養魚”。長期以來不誠信經營導致的信任危機,再加上國家嚴格的管制和電視臺資源的壟斷優勢,中國的電視購物行業正在吃下自己種的苦果。而最受傷的莫過于花了錢卻也傷了心的消費者。因此,專家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相關機構也提醒消費者,在電視購物時要謹慎購買,并保留好相關票據。
電視秒殺遭遇考驗,再被曝光“三宗罪”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全球電視購物行業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美國電視購物行業年收入達千億美元,占全國零售總額的8%;韓國電視購物銷售額占全國零售總額的12%。而2009年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約為234億元,僅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19%,這意味著中國電視購物產業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更有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
與之不相匹配的是,電視購物曾以暴利著稱,后因誠信陷入泥潭;如今,電視購物依舊“不改本色”,反而再添“罪名”。
5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的《電視直銷、互聯網銷售商品質量監測情況》顯示,經檢測,23個批次商品不合格,其中,數碼產品15個批次、紡織品7個批次、金銀飾品1個批次。上海七星網絡購物有限公司、上海橡果網絡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紅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東方電視購物有限公司等購物平臺中銷售的愛國者、阿爾卡特、卡西歐等知名品牌的產品均被指發現各種問題。
無獨有偶。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今年“五一”假日期間,山東省、市兩級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共受理消費者的咨詢、申訴、舉報1999件。從申訴量看,與商家節日促銷密切相關的家用電子電器、日用百貨和家用機械成為申訴熱點。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電視購物和網絡購物等無店鋪經營的消費糾紛呈現上升趨勢,申訴的商品集中在價格較低的小家電方面。
綜觀而言,電視購物再曝數項罪名:隨意夸大產品宣傳,銷售商品名不副實;違法銷售三無產品,個別商品存在安全隱患;送貨延期、不履行“三包”以及責任主體不明確,售后維權無保障。這樣的后果只有一個:既傷了產業發展,又傷了消費者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