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是其中一家企業的老板,最近一段時間,他讓工人把以前的庫房、廁所都扒了建新廠房,擴大規模。
老劉做的是外貿生意,他說外貿生意比較規范,回款也有保障。在2007年之前,他們很少接國內的活,因為和國內的采購商“麻煩多”。當時,他們公司95%以上的生意都是外貿。
到了2007年,老劉發現有很多國內的企業找到他們,要求代工做服裝網上賣。接的電話多了,老劉也琢磨起來,能不能自己也搞個網上平臺賣自家的衣服,畢竟這個利潤比單純的代工要高很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老劉投資不到100萬,搞起了自己的網站,和一家快遞公司簽了合同,主要面向北京零售。
到了2008年下半年,這個網站給老劉幫上了大忙。金融危機似乎在一夜之間到來,外貿訂單數量驟然下降,而網上買東西的人卻越來越多。老劉說,他們這樣的代工企業對現金流的要求特別高,網上賣東西回錢快,利潤也大。
據了解,不少傳統服裝品牌企業也從2008年開始試水網上零售行業。去年杰克瓊斯和Kappa在淘寶的單日最高成交金額分別達到了500多萬和400多萬元。去年年底,IBM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產品為運動品牌李寧搭建官方網上商城,以滿足其在中國迅速發展的網上購物需求。而作為報喜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BONO高端商務定制系列也在網絡嶄露頭角。
同類品牌扎堆
不希望成“圈錢”平臺
不過對于依靠網絡營銷迅速火起來的凡客,短短三年內得到上億美元風投,甚至計劃赴美上市,有PPG的前車之鑒,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其存在“圈錢”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