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正著手規范乘客加價行為,今年5月,深圳市交委甚至緊急叫停打車軟件,稱打車軟件還不成熟,影響監管。
事實上,打車軟件仍在深圳低調運行。趙冬透露,全國各地的快的打車都在正常運行,政府并沒有明令禁止。但他表示,“如果某地政府明確規定不允許加價,我們也可以在該地客戶端中關閉加價功能”。
嘀嘀打車華南區大區總經理陳志偉稱,部分城市確實已經不允許加價,但對嘀嘀的影響很小,因為加價的訂單不超過10%,如果訂單足以吸引師傅,比如正好順路方便他交車,或者有一些長途訂單,那么乘客不需要加價,師傅都會接單。
近期政府已經有了介入打車軟件行業的意向,嘀嘀和快的都認為是好事。“各地政府都認為打車軟件確實可以解決一部分打車難的問題,他們也想把這項便民服務做好,我們也在積極配合,接下來會做技術對接。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叫車平臺規則,在這個規則下,各個軟件再發展各自的用戶。”趙冬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我們更希望政府能起到監管和規范的作用”,陳志偉說,“惡性競爭太多了。”
趙冬向記者透露,“嘀嘀在司機手機上對其他打車軟件進行壓制,當嘀嘀的軟件偵測到手機中存在其他打車軟件,它的程序就會強制跳到首屏。后來我們打電話去找他們溝通,他們就暫時關閉了這個功能!
“其實這種技術我們也能做,只是我們不想讓司機的手機成為廝殺的戰場!壁w冬表示,競爭對手跑到自家平臺上虛假發單的現象也天天都有,有時甚至發一些辱罵性的話。
嘀嘀也向記者訴苦,說他們也遇到一樣的惡意競爭!坝行┩姓f我們抹黑他們,但是我們有必要去攻擊人家嗎?就像獅子沒有必要和兔子打架一樣!
燒錢才可能幸存
在打車軟件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分析人士預計政府、出租車公司和行業協會都會來分一杯羹,但嘀嘀和快的都表示,確實和這些相關方有合作,但目前毫無利益關系可言,“我們現在根本就無羹可分!
嘀嘀和快的成立均只有一年左右,收入完全為零。但兩家公司支出加起來已近億。
快的打車有阿米巴基金李治國的資金支持,還獲得了來自阿里巴巴的數百萬人民幣投資。而嘀嘀則傳說已獲得騰訊2500萬美元的投資。
有了財大氣粗的靠山,嘀嘀和快的說話自有底氣!盁X無所謂,這就是互聯網模式。”趙冬稱,快的每個月凈支出幾百萬,但短期沒有停止補貼的打算,至少還要燒個半年一年。
而最受人關注的打車軟件盈利模式仍是未解之謎?斓谋硎,一兩年之內都沒有盈利的計劃;而嘀嘀則干脆承認,我們目前還看不清盈利模式。“但誰先收錢誰先死,這場仗沒有打贏之前不考慮盈利。”
盡管打車軟件市場仍是一個吸金的無底洞,目前處于第一梯隊的這兩家公司都非常看好自身的前景。
傳統的出租車電召平臺類似于現在的打車軟件,都是起到優化資源調配的作用,但運營效果卻并不好。
“電召平臺訂單量非常有限,使用也不太便利,現在電召平臺都是在虧本運營,對出租車公司來說其實是個負擔!壁w冬稱。
陳志偉則認為電召平臺存在局限性,“電召平臺是通過客服連線來下訂單,每天能完成的訂單量有限,但是打車軟件平臺的訂單量是無上限的。”
而在自身運營上,雙方都顯得很有信心,紛紛表示運營都非常順利,資金也都非常充足。
“這個行業很快就會進行整合!壁w冬向時代周報分析,“現在行業第一集團就是我們和嘀嘀,其他都是區域性的,遲早會死掉。將來資本也只會給行業的前兩名。”
趙冬還向記者透露,今年4月就曾有過一家打車軟件意欲與快的合并!斑@種合并對我們來說其實沒什么意義,因為我們已經覆蓋了30個城市,而且在這30個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和武漢之外,我們在其他城市都是第一名!
嘀嘀內部人士也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確實有些公司在尋求嘀嘀的合并和收購,“互聯網這個行業就是要看誰笑到最后。最后或許只有一家是能站著,剩余的都跪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