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了,但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塑化劑等食品安全問題卻一再出現,我覺得綠色生態農業會有巨大的市場。”湖北大學KAB創業俱樂部會長雷妮認為,大學生也在關注綠色農業方面的創業機會。
在雷妮看來,大學生擁擠在大城市增加了就業成本和壓力,還不如到農村這個大舞臺去開辟屬于自己的“藍海”。“云和泥山莊”是北京的一家綠色農業運營企業,其負責人方納新告訴本報記者:“最近,有3批學農業的大學生來我們山莊考察,他們都有所收獲,我建議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可以選擇在綠色農業方面創業。”
綠色農業已有先行者
吃有機蔬菜,游平樂古寺,賞玫瑰莊園,10公斤有機蔬菜送貨上門。7月2日,李勇的公司推出有機蔬菜的團購信息,團購的顧客可以到農場免費采摘5公斤有機水果玉米,還可以享用免費有機蔬菜中餐,有45名客戶團購了這個玉米節活動。除了團購,為了吸引潛在客戶參觀有機蔬菜生產地、了解有機蔬菜的生長過程,李勇的公司還開辟自留地,供客戶租種,發布微博,及時發布時令蔬菜的銷售信息。
2010年6月,大學畢業才兩年的李勇與其他4名年齡相仿的大學生一道,與四川郫縣大學生現代農業創業園區簽下了41畝土地的合同。同年10月,土地規模擴大為120畝。選擇綠色農業創業這條路,對李勇而言并非心血來潮。2008年,看準了養豬市場的他回到家鄉郫縣,借錢盤下了一個養豬場。2010年4月,李勇將圈養轉變為放養,養育高端品種藏香豬。然而,建立一個種養結合的生態農場才是他的目標,2010年3月,他開始計劃進軍綠色農業市場。
目前,李勇的農場種植區域分成三個部分:隔離帶以種植經濟植物為主,普通農業區以種植維護成本較低的作物水稻、韭菜等為主,有機核心園區則種植有機蔬菜,現有16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6畝左右。
劉碩到北京市房山區石樓鎮夏村當大學生村官是在2007年。夏村是一個有著多年種植蔬菜傳統、擁有豐富種植經驗的大村。村里于2008年年底建起了378個溫室大棚,但祖祖輩輩種大田的村民卻不敢嘗試這種新鮮事物。“我剛畢業,年輕人本來就沒有多少資本,更不怕輸了。”基于這種闖勁兒,劉碩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做完市場調查后,劉碩與村里簽訂了合同,租用6個大棚,雇用7名長期員工,初始投資5萬多元。劉碩是夏村唯一種豆角的,自然很搶手,第一茬兒蔬菜下來就收入5萬多元。事實證明,在6.5畝種植地上,僅豆角的年產量就能達到6萬公斤,茄子的產量更高。到目前為止,村里378個大棚全部租出去了,劉碩帶動了六七家農戶進行溫室大棚種植,為他們提供技術、銷售等幫助。2009年,大棚種植的蔬菜順利通過無公害認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