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客,跨進企業的助長“搖籃”
在中國,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加,2007年已近450萬。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目前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已是現階段政府和社會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一方面,大學生們在實踐著自己的新財富夢想;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使得這一商業領域的行為,更賦予了公益性的商業價值。
■ 本報記者 李小健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溫州市拜麗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秀東宣布:投資1億元攜手團中央,成立拜麗德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并啟動“千萬億”工程。
拜麗德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千萬億”工程,即是在全國1000所高校實施該項活動;每校認定十名學生組成活動實施團隊,計1萬人;每個活動團隊投入10萬元,計1億元,計劃在3到5年之內初具規模。
在中國,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加,2007年已逾450萬。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目前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是現階段政府和社會都關注的問題,并且還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隨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業關注,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形勢將越來越好。據悉,拜麗德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于2007年12月正式面向社會推廣,凡有志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均可申請報名,取得“千萬億創業基金”申請資格,便有機會獲得拜麗德集團提供的創業基金,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從休學到退學
歲末年初,又臨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在看到師兄師姐們大多都未能找上稱心如意的工作后,張信不顧多方勸阻,索性踏出校門,從北京跑到山東濰坊,堅持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
張信是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的學生,一直以來,學習成績優秀。在他老家——山西太原的一個偏僻山村里,他是惟一考上國內知名高等學府的孩子,父母和村子里的人對他都是期望有加。
去年9月份,張信進入大學二年級,就在這時,他對曾經向往的大學生活開始產生厭倦,“在學校里呆了這么長時間,由于自律性不強,加上城市環境的影響,學業荒廢了許多。”張信說,每隔一段時間,家里就有電話打到學校來,鼓勵他好好念書。
家里的關心令張信壓力更大。“我們專業,2006年畢業的師兄師姐們,找到好工作的更不多。父母辛辛苦苦賺錢,全花在我身上,我即使讀完大學,還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不如早點融入社會。”
隨后,張信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家里,遭到父母的嚴厲反對。盡管如此,張信仍然向學院申請“休學”,以此緩和家人的反對態度。恰恰此時,張信的一位初中同學來電,說他正在山東濰坊籌建公司,張信便加入公司的創始團隊。
在山東經過半年多的社會實踐后,張信認為自己找準了路,“在這段時間里,我感覺很充實,同時,工作之余,我也常常看書,獲取精神食糧。”于是,他便正式退學了。
“我對自己的選擇一點也不后悔。”他很有自信地說,公司承包山東一家大公司的出口貿易業務,市場空間還不錯。
對于張信的做法,他的宿舍好友認為,大家更多的是羨慕。“盡管就業形勢不好,但是要放棄苦讀幾年才考上的大學,大家都沒這份勇氣。”
“張信是屬于比較偏執派的創業者,公司能否做好完全是個未知數,太冒險了。其實,他完全可以結束學業之后,再去創業。”一位家長表明意見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