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現代管理”的迷思。
為什么中國企業會陷在“現代管理”的怪圈中轉不出來呢?
這中間有源自西方的現代管理的本質性問題,也有現代管理引入中國后,我們的誤解與誤用,所以我會在現代管理之上加上引號,“現代管理”指的是被我們誤解誤用的現代管理。
現代管理理論的源頭可以說有三個:一是美國的泰勒,二是德國的韋伯,三是法國的法約爾。泰勒是科學管理之父,其理論特色是將組織視為一個工作流程系統,假設組織是理性的,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會規劃達成目標的手段、執行既定的計劃;而人性假設則是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員工可以用經濟因素的理性計算而加以控制,簡單說就是X理論所強調的“胡蘿卜加大棒”,可以令其成為工作流程上的忠實執行者。權力是由上而下的,領導者的角色就是設計更有效率的流程,監督執行這個流程。
國內最服膺這套管理思想的首推富士康,它會有數百人的隊伍在做“科學管理”,每天都在抓哪一個動作可以做的更快一點,哪一個流程可以改善一下,省幾秒鐘時間。
韋伯則是層級制理論的肇始者,他視組織為一個層層控制的命令系統,同樣的,他也預設了理性的組織與理性經濟人的人性,權力由上而下,所以領導者要做的就是規劃、命令、監督與獎懲。該理論因強調組織的非人格化、去關系化,而被“現代管理”奉為圭臬,但卻為“后現代管理”的領軍人物德魯克等人所批判。
富士康又是一個好范例,它成功地將層級管理深入到員工的工作中,甚至深入到員工的生活里,讓員工人際關系疏離,欠缺社會圈子,這樣的員工很好控制,但結果呢?一連串的跳樓悲劇。
富士康是在特殊時代中產生的“成功”的“現代管理”的范例。更多的其他企業在學這套管理時,卻面對了中國人厲害的化解之道,所以陷入怪圈之中——越多的法規條章帶來越多的違規,更多的違規又帶來更多更嚴的法規條章,結果是有法不依,大家都照著潛規則辦事,而對“法”沒有一絲的尊敬。
看中國人如何化解“現代管理”
這樣一套以層級制為核心的現代管理理論和思想,在中國遇到了嚴重的適應問題。歸納起來,產生的病癥主要源于中國組織的四項特點: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中國人最擅長的一套。看到規章制度,西方人想的多是簡單的遵從,而中國人想的則常是如何跳過去、鉆過去。
以震后重建中的親身體驗的事情為例:我發覺大地震后,一些大公司的領導有心作一些公益,所以會對災區提供一些立意良好的重建計劃,但一旦經由手下的員工到災區一攪和,公益就變成了公關,甚至變成了“公意”──就是公關加生意,這使得地震后的災區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個表演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