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競爭圈
a品牌價值
品牌具有信任優勢,有較高的客戶忠誠度。依靠低價和服務,已成為自營B2C公司中的行業老大,京東目前用戶粘性比例高、品牌信譽度受多數消費者認可。截至2012年4月份,京東商城已經有4000萬注冊用戶。日訪問量超過8000萬,每日訂單處理量達到30萬單,基本每一秒就會產生3.5筆訂單,且日交易額已經上升至1億元。今后隨著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的降低,電商市場進入成熟期后價格戰因素將減少,品牌優勢將是留住用戶的關鍵。
b商業模式獨特性
京東明白電子商務與傳統終端零售業的區別的核心是,每個消費者都清楚電子商務的經營成本比傳統零售低,相同產品比實體店便宜,可以最終讓利消費者,本質就是供應鏈效率與成本控制。劉強東一開始就抓住了電商本質——“毛利率對零售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做零售比拼的是運營效率和運營成本。”供應鏈效率的本質是不斷提高存貨和現金的周轉率,財務上來看京東的現金流已進入了較為良性的循環——應付賬期天數是38天,存貨周轉35天。這意味著它在目前賬面虧損的情況下依靠供應商賬期仍可運轉。
c管理團隊
公司核心人物劉強東綜合素質突出,既會開發程序,還在中關村(000931)有豐富的實體銷售經驗。近年來,京東連續空降多名高級別高管,壯大了團隊。
收入能力圈
a營收能力:
高復合增長率:從2004年成立到2011年,京東商城的年銷售額從100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280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17.27%。而2012年預計收入為450億元,2013年預計收入為700億元,2015年收入預計為1900億至2200億元。
b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上,劉強東家世代經營船行,對成本控制有天然敏感性,據《創業家》報道,劉強東在做實體店的時候,他的“苛刻”規定就包括店面在什么時間、什么天氣情況下才可以開燈;裝貨物的紙箱要由專人負責回收再定期賣出去。網上零售相比線下連鎖模式在成本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了店面租金、水電、陳列品折舊、龐大的銷售人員,京東的費用率降到了個位數,而國美等家電連鎖企業的費用率在11%至12%之間。
c銷售渠道:
依賴原有基礎自主開發的IT系統、ERP管理系統做前段支撐。而大戰略是對后端建設的擴展,以自有的物流體系投放商品,以保證其服務的時效和品質。京東重視物流,很可能成為國內最大的“搬箱子”公司。電商銷售的核心競爭力依靠后端的綜合支撐能力,除了IT、互聯網技術外,還應包括倉儲、配送、客服等各個環節,以及公司內部的流程、管理等。京東商城在2009年初融資的2100萬美元中,70%的資金用于成立控股物流子公司,購買新的倉儲設備,配備手持RF掃描器,建設自有的配送隊伍。一級倉儲中心現有6個,2013年擴展到7個;二級的現在20個,最終要建80到90個;三級現在700到800個(主要是自提點),最終要建3000到5000個。多年積累的物流體系日趨成熟。
d市場拓展:
銷售品類不斷由窄到寬。京東商城在線銷售商品最初以3C產品為主,但期銷量一直靠低價吸引,而3C類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終端標價頗為透明,毛利率低。從2009年開始,京東明確轉型為銷售3C產品和日用百貨的綜合類電子商務公司。服裝等百貨類產品,標準化程度更低,有抬高銷售利潤的空間。現有規劃是未來3年之內3C與非3C品類各占50%。當京東的年銷售額達到300億元,年凈利潤達到8到10億元,即具備“綜合類網上商城”雛形,成為網上的家樂福、沃爾瑪,“中國的亞馬遜”。
競爭優勢圈
a潛在競爭對手:
目前電商領域產品和服務同質化高,價格戰是普遍方式。而京東的競爭對手前有天貓的壓力,后有亞馬遜中國、騰訊B2C、蘇寧易購、當當網、國美系的國美商城、庫巴網、強大海外背景的新蛋中國等等。每家也各出新招,搶占市場份額。
b與淘寶天貓:
由淘寶商城更名而來的天貓,仍是B2C市場的絕對領先者,它超過1000億元的銷售收入遠高于第二名京東的309億元。京東和天貓分屬自營和平臺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京東相對低的價格之外,強調有品質的服務;天貓的開放平臺吸引更多商家加入,目標是“做有厚度的B2C交易平臺”,優勢是有海量的商品、價格可選擇,服務可能次之。目前京東加大開放平臺力度,尤其是服裝百貨,對天貓了造成一定的沖擊。京東重物流,天貓重流量。雙方較量的戰場已經擴展到了網購標準制定的地步。在標準類商品如家電3C方面,天貓全面落后,因為價格要素之外,物流配送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是京東商城的優勢所在。
c與蘇寧電器(002024)、國美商城、當當、亞馬遜中國: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蘇寧要做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無疑是和京東“勁兒往一處使”。蘇寧易購2011年11月上線圖書頻道,開始“去電器化”拓展,品類從家電、3C類延伸到圖書、百貨等其他領域。國美商城也不甘示弱,前期已經與當當網達成戰略合作。但京東的先入優勢和低價策略遠超這一層的競爭對手。
未來挑戰
低毛利率會虧損!根據京東2012年5月30日香港分析師會議上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其毛利率僅為5.5%,遠低于早它2年上市的當當網,凈虧損則是5%。市場質疑京東雖然營業額屢創新高,但過低的毛利率仍會導致虧損,其財務狀況并不十分樂觀。后端擴張過程中也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亞洲一號”倉庫計劃2012年需投入30億元、未來3年還將投下10億元自建300多輛卡車干線物流。不過亞馬遜也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鋪墊才進入盈利時代,目前京東處于鋪路階段。
風險,還是風險
蘋果的利潤增速已經夠快了,它們在2012年還是預期全年將實現50%的增速。同時,蘋果股價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收益——從2007年的100美元增長到最高500美元,可見好的成長股不僅可以“科技改變了世界”,還改變了投資者回報率。然而,在分享這類成長股收益的同時,給了幾個常見的風險提示——
1要看企業“離天花板的距離”
可以發現,很多科技股主營業務集中于某個細分行業,盡管這家公司目前銷售量可能還不錯,但必須得從長遠看這個市場的容量,還有這個細分行業的市場規模、行業競爭情況。為什么京東以前只賣3C,后來賣家電、賣圖書、母嬰、化妝品?因為3C市場規模有限,而增加品類對電子商務來說邊際成本很低。
2看公司老板能否在個人能力上有所突破
很多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是技術出身,對公司擴張和資本運作陌生,影響企業的發展壯大。畢竟像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這樣的類型是少數,他是大學生工程師出身,是一個創造者,同時,他的商業敏感性與把握機會能力也很天才。
3防止高科技制造概念推動公司上市圈錢
科技公司往往都有較高的認識門檻,作為普通投資者,很難了解這些科技的應用前景與弊端。2012年6月,A股上市公司華勝天成(600410)以“云計算”概念作為定向增發獲得證監會通過,但實際上華勝天成與云計算服務相關的營收約4億元,僅占主營收入10%,只要在IT圈的都知道,它根本不是什么IT服務商,只是一個集成商、傳統的IT信息化商家,連云計算的門檻都沒有邁入。
4不掙錢的好公司
還有一類公司估值過高,被迫上市,即使公司是好公司,也不掙錢。沒有實質業績支撐,只有一個虛幻的故事和題材的科技股要小心回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