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末國內開展了遠程教育試點,知名中學的網校順著56K撥號網絡進入全國各地的家用電腦開始,“網絡教育”這一概念即開始被中國人所接納。在10余年的時間里,互聯網與最為保守的教育產業碰撞之后,產生了儲藏量巨大的金礦。 無論是2006年登陸紐交所的新東方,還是步其后塵的安博、學而思等后起之秀,他們的網絡教育平臺都經營的如火如荼。除了應試教育之外,人文社科類教育內容也開始變得搶手起來,國內幾家僅僅提供有限的大學課堂視頻的公開課網站,其火爆的流量足以證明這個行業所蘊含的潛力。然而,雖然市場可觀,可是這一行業的商業模式卻長期停留在賣課件和教材的電商階段,更談不上服務。 而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教育行業的內涵和外延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一方面,網絡教育的受眾正借以移動終端迅速擴軍;另一方面,隨著用戶體驗的逐步提升,教育類的App正在重新定義網絡教育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在蘋果公司這樣巨頭的推動下,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教育甚至還有取代傳統教材的趨勢。這一切,都為網絡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技術與教育結合的新浪潮 網絡教育在2007年之前的實際情況是,第一代在線教育公司以及知名大學的網校,只是做到了教材的電子化,很少能夠應用靈活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和技術進行真正創新。 陳廣濤是新型網絡教育網站——多貝網的創始人,之前他開過網校,發過傳單。他認為,“縱不通”與“橫不順”是造成2007年之前網絡教育分散而低迷的根本原因。前者指的是教育從業者對IT技術缺乏了解,而后者指的是IT從業人員對教育行業缺少敬畏。 在iPhone和App Store誕生之后,大量的教育類應用開始登陸iOS平臺,其中既包括面向成人的專業技能培訓,也包括面向兒童的啟蒙教育。并且這些應用往往收費較高,成為了App Store中收入僅次于游戲的類別。 教育類應用還不僅限于內容教學。芝加哥創業公司eSpark推出了美國知名的基于iPad的教育類應用服務。它的服務定位是:幫助學生如何從10萬個教育應用和電子書中,獲得最好的學習組合。錄超過3000個應用和學習資源(電子書、iOS應用、Web App、教學視頻和歌曲),讓學生能夠基于個人需求定制這些應用。 該公司招募了部分全職教師參與產品討論和應用篩選。eSpark創始人兼CEO David Vinca表示,每個學生所看到的列表都經過了人工和電腦的篩選。eSpark目前已聘請Facebook資深員工Luke Shepard為公司CTO。他曾領導Facebook的移動平臺團隊,并參與完成Facebook Connect功能的開發。 “Espark相當于教育應用界的Pandora,”Vinca說:“我們是技術與教育集合的典范”。 據統計,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潮的帶動下,2011年以來,規模在千萬美元以上的融資達近10起。例如,eSpark今年獲得了570萬美元的A輪融資。隨eSpark之后宣布融資130萬美元的Chalkable,其定位為“eSpark的網頁版”;美國網絡教育服務商2tor獲得2600萬美元的巨額融資,欲讓在線教育和學校教育平起平坐,挑戰哈佛、耶魯等常青藤盟校;創業公司The Minerva Project則獲得2500萬美元的巨額種子投資,意圖打造“在線版哈佛大學”。此外,還有UniversityNow總計獲得了1730萬美元投資、Echo360獲得高達3300萬美元的融資、Coursera總計籌集約2000萬美元的資金。加拿大在線教育平臺Desire2Learn宣布A輪融資談判結束,獲得NEA、OMERS兩家投資公司總計8000萬美元的投資,為目前教育項目融資之最。 可見,移動互聯網極大地撬動了互聯網教育,使得新技術派與傳統教育勢力緊密地結合了起來。陳廣濤所說的“橫”與“順”的問題將不復存在。 “電商的冬天來了,網絡教育的春天才剛剛開始。”陳廣濤對《商業價值》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