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還是顛覆 顯而易見,個性、交互、富媒體等要素,已經成為移動終端時代的網絡教育的不可或缺要素。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移動終端的技術革命,對于網絡教育的這種撬動作用,也是“受力不均”——不同的教育領域和媒體形態所發生的變化性質并不相同,不可等量齊觀。 究其原因,相比于PC,移動終端在技術上的兩大飛躍是網絡移動化與觸控、聲控操作,但這兩項技術變革對互聯網教育各個部分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根據變革程度的不同,大體可以把移動互聯網引起網絡教育的變革,歸為補充與顛覆兩大類。 雖然,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科技福音——LBS技術并未與教育結緣,但是移動便捷性確實大大開拓了網絡教育的市場空間。這種開拓性體現在學習碎片化,接受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隊列頗為壯觀的單詞記憶類應用,就是受益于這種變化,而從PC 端的鳳毛麟角發展成移動端的星火燎原的。在去年10月份登陸App Store的拓詞,是此類應用中的代表。利用基于創意的背單詞方式,和良好的人機交互體驗,拓詞誕生至今經常排在中國區教育類應用的第一名,其目前已經積累了100萬的用戶。 此外,時下流行的以新浪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和騰訊微講堂為代表的公開課網絡教育,其移動端的App可視為網絡的一種拓展。雖然人機互動方式不同,但兩者之間也并未有本質區別。 “補充”效應的另一方面,是App Store模式的誕生,使得往日各自為戰的網絡教育資源可以集中到少數幾家平臺。這大大提高了網絡教育的效率。 相對于“補充”,移動終端給網絡教育帶來的“顛覆”則更加激動人心。移動互聯時代之前的網絡教育,無論何種內容,其用戶定義全部是成人或者青少年。但觸控和聲控技術的加入,使得兒童可以無需概念和邏輯的積累就可以進行人機互動,針對兒童的網絡教育從無到有極大豐富了這一行業的內涵。 無論是美國中國還是其他地區App Store,其教育類收費App的榜單前列長期被兒童類所占據。“孩子的錢最好賺”這一鐵律在移動互聯網教育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在今年年初上線的體量接近500M的兒童應用Nick Jr Draw and Play,結合了直觀的游戲世界,容易上手的繪圖方式和著色工具,以及豐富的分享功能,使其成為了至今教育類應用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 MobEdu是國內專注于兒童教育類應用研發的開發團隊,其創始人林興陸是互聯網老兵,MobEdu目前已經推出了10余款兒童教育應用,獲得了累計100萬的下載量,并且正在研發適合兒童的平板電腦操作系統。林興陸對《商業價值》表示,雖然離盈利還比較遠,但兒童教育應用一定是值得深挖的金礦。 此外,中國市場的兒童教育應用雖然還普遍缺乏創意,但它們幾乎全部是收費應用,可見兒童網絡教育因移動互聯而產生的需求之大。 顛覆性的第二個體現是教育平臺優化服務的出現。因為以App Store為代表的網絡教育平臺的出現,針對個人的教育內容優化便成為了題中之義——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藍海市場,是之前的網絡教育所沒有的商業模式。前文提到的eSpark和Chalkable就是這一類網絡教育服務的代表。 eSpark CEO Vinca表示,將把資金用于招募更多的教師和應用篩選專家,同時將對應用界面進行重新設計。根據第三方監測數據,使用eSpark幫助選擇教育應用的學生的學習速度是其他學生的2~5倍之高。 顛覆性的第三個體現,是教材地位的岌岌可危。實際上,自從iPad問世以來,美國的諸多學校已經引入了iPad課堂教學。而喬布斯通過iTunes U和iBooks的雙重“搶灘”,正在不斷蠶食著傳統教材的市場。 2012年1月,蘋果在紐約專門舉辦了一場教育產品發布會。在會上,蘋果發布了全新的iBooks 2.0版本,以推進電子教科書的革命。 在展示中,iBooks 2.0版本打開一本生物教科書,其中可以帶有視頻、動畫,以及全三維的DNA模型,用戶不但可以快速瀏覽視頻、動畫內容,還可以通過3D渲染,實時進行放大縮小、移動和旋轉。 雖然中國離“教材革命”的距離還很遠,但iBooks 2.0標志著移動終端將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教育的自我變革,指明了未來教育的數字化方向。 總體上來看,借助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教育正在被重塑。 雖然這種重塑將導致互聯網教育的新形態變得龐雜而多變,但無疑將更大地推動人類的知識進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