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電子圖書格式上,各大出版集團也紛紛加入國際數字出版聯盟推薦的EPUB格式,以抗衡亞馬遜在線在Kindle平臺和移動閱讀業務中力主的自有格式(包括收購法國技術商MobiPocket的Mobi格式)。
以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描述為基礎的EPUB標準支持電子圖書在不同尺寸的閱讀器設備上自動優化顯示模式(Reflowable),這樣讀者能夠在4英寸屏、7英寸屏或10英寸屏的電子墨水閱讀器、平板電腦、手機上閱讀EPUB格式的電子圖書而不用另外下載不同版本的電子圖書。當然,目前EPUB標準的缺陷也很突出,如對中文字體的支持還不夠,而且對插圖、圖表和科學公式的支持還未至完美。在美國圖書博覽會上,我們的幾位“新鄰居”是來自印度、美國和英國的圖書數字化制作外包公司,他們也代表著國際上最先進的圖書數字化制作技術。那么,最先進的圖書數字化工程能實現全自動化嗎?對此問題,美國圖書博覽會數字出版和制作技術公司相關負責人的答案極其相似:完美的圖書數字化制作是結合一定的技術平臺和大量的人力資源,有些時候還需要手工描繪,就算是實體書掃描加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識別也無法跨越手工操作、描繪和人工校驗這些關鍵環節。以亞馬遜在線的制作服務為例,一本英文圖書數字化需要24小時~48小時,而其他語種的圖書則需要48小時~72小時,對于插圖較多的圖書,有時候數字化過程會需要更長時間。
分工還是整合?
中美數字出版產業生態環境異同
美國數字出版市場到今天的輝煌經歷了10年的發展,跨過了低谷,在2009年開始實現我們所說的“井噴”。根據美國出版協會(AAP)發布的統計數字,大眾類圖書在第一、第二季度從批發市場至少收獲1.79億美元,零售市場收入估計在3.5億美元左右。2010年電子圖書銷售更是勢頭迅猛,第一、第二季度電子圖書批發市場已經超過2009年全年銷售額。2010年亞馬遜第一季度即宣布Kindle電子圖書銷售已經超過亞馬遜平臺上傳統圖書銷售業務。
比較國內的電子圖書市場,在2001年左右起步,2009年全年斬獲14億元人民幣,約2億美元左右。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出版商收益來衡量,我國的電子圖書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國人的圖書閱讀率居世界前列,加上巨大的人群,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可觀。是我們的消費市場沒形成規模,還是圖書資源集結不夠,或者有其他原因?
據我們了解,歐美市場數字出版發展模式可以簡單歸納為“術業有專攻,聯合推動發展”的特點。以美國市場為例,電子圖書產業基本包括以下元素:
內容提供方即出版商。包括培生教育出版集團、麥格勞-希爾出版社、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西蒙·舒斯特公司、美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等出版機構。
電子圖書銷售平臺。OverDrive、英格拉姆數字集團等電子圖書批發商;零售商如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店、巴諾書店Nook電子書店、蘋果電子書店、索尼的電子書店、即將推出的Google Edition、小說專賣店FictionWise、CourseSmart和eBookPie為代表的大小數百家電子商務平臺;以包月服務為主要收入模式的愛思唯爾和Safari Online為代表的在線閱讀服務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