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實際操作,投資方也覺得經營確實不容易,給我定的目標明顯合理了。”沈祥裕說,準備大干一場。
回味兩年的“放權”歷程,沈祥裕說,企業家們引進投資者實施資產組合后,會有奇怪的心理:投資者做得好,自己會不舒服,覺得別人比自己強;投資者做得不好,自己更不舒服,覺得一手創辦的企業被別人“敗”了。“既然用了投資者的錢,就應該承擔一定的風險,著急沒有用,分娩新生兒總要忍受痛苦”。
(記者馮欣楠)
武漢飄飄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卓培新
企業不社會化難長大
武漢龐大的鴨脖產業,極得風投寵愛。武漢飄飄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卓培新透露,目前已經簽下了一筆約2億元的投資基金。
“資本是非常殘酷的,是沒有人情的。從一開始引入資本,我就做好了這個準備。”,卓培新說,“做實業的民營企業,不引入投資,是很難做大的。但投資帶來的,一定是社會化。社會化之后,創業者是不是掌控人,我覺得沒有那么重要。只要企業發展得好,我樂得逍遙。”
投資方與創業者矛盾頻發,卓培新認為與市場機制不無關系:“中國企業上市是審批制,國外企業上市是準入制。為了上市,中國有很多的運作空間,企業與資本都有可能踩紅線,引發一系列麻煩;國外則相對單純,大家努力把企業做大,達到標準,上市水到渠成。”(記者蔡木子)
武漢華日精密激光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的固體激光器制造商。
作為這家公司的“操盤人”之一,總經理何立東表示,“我們公司有引進風險投資人的計劃,但估計要到兩年后”。
他預計,屆時,公司的年銷售額可達到1000萬歐元,“有比較強的造血功能,有穩定的人員構架,內部管理協調,市場基礎良好,技術也更加成熟”。
滿足這種種條件,才考慮引進風險投資人,其主要用意在于:“我們這些企業初創人會有更多主動權,不會任由風投操控。”
“企業就像個孩子,對于創業人來說,怎么把它平安健康養大最重要”。何立東覺得,引進風投,主要是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加快發展速度,如果讓風投掌權,可能適得其反。
首先,風投與企業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達到經營指標,獲得利潤,才是風投最關心的”。此外,風險投資人更熟悉資本運營,但在所投資的行業里,恐怕就是個外行,“讓非專業人士具體操盤,不利于企業,尤其是專業的高新技術企業長遠發展”。
(記者楊菁)
風險投資者進入一家企業,關鍵是有利可圖,一般來說,等初創企業孵化大了,就會甩手走人,即便操盤企業,也不會長久主宰,將利潤變現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與國外風投不同的是,國內很多風投過度投機,不愿真正陪小企業走長遠,等待正常的“十月懷胎”過程,而習慣“半路搶劫”,看到快成熟的企業就搶上去投資,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好處,拿到足夠的利益差價,還會深度介入企業經營,甚至拔苗助長。這樣,肯定會和原有的經營者產生矛盾。
解決投資者與創始人的矛盾有一個:各就各位,各專其能,即創始人專心企業內部經營,投資人專心資本運營。(記者楊菁)
記者 蔡木子
“找項目就像找對象。對眼了,琴瑟和諧;走眼了,痛苦萬分”,聯想投資一位經理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與企業家,先處半年朋友,再談生意,要日久生情;也有一見鐘情,然后狂追不止的,最后卻發現只是美麗的假象。”
“中國式婚姻”難過七年之癢
中國創投業的興起在最近20年,主要分為PE(私募股權基金)、VC(風險投資)兩大類。PE多半投資成型企業,以獲得企業股份為回報;VC還包含天使基金,主要投資初創企業,甚至一個想法,風險較大。到2011年,中國已建立起832個PE,共管理著1400 億的資金。
“武漢幾乎沒有VC,PE則有20家左右”,武漢PE業內人士鄭經理介紹,“投資期限多在5-7年。”
一只典型的PE,從成型到企業上市,最少需要5年時間,但由于國內資本的特性,很難堅持超過7年,可謂難過七年之癢。
投資者已更加理性和謹慎
“現在PE的市盈率已喊到15倍左右。”鄭經理說,“簡單來說,估值100萬的企業,如果要接100%股權,要拿出1500萬。即便5年、7年后成功上市,股價翻幾倍,算到資本的年化收益率,有30%就不錯了。”
創投強勢,資本如狼似虎么?
“事實上,如今,創投行業已走向買方市場,錢多、好項目少。”鄭經理說,“在不少創投人看來,投資者相比創業者是弱勢一方。投資者先拿出錢來,企業才拿出業績。如果企業達不到這個業績,當初又開那么高的價,投資者當然要找你麻煩。不按規矩辦事,這等于是創業者自掘墳墓。而且投資者的風險巨大,美國PE有30%的成功率,中國還達不到這個水準。”
更多的中國投資者已變得更加理性和謹慎。
聯想投資一位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從最細微處觀察企業家,比如他對下屬的態度。太強勢的、耍橫的、脾氣不對味的,我們只能躲。”
投資了許多企業,王均豪認為,投資者與企業家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雙贏的局面。他說,投資者如果只想賺快錢,追求短期效應,那么很可能出現與企業家的矛盾。“投資者應該對所投的行業設立長期發展目標,并與企業家的目標保持一致,這樣才不會出現突出的矛盾”。
王均豪認為,過去風投等資本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還比較神秘,加上中小企業缺錢,碰上錢找上門,容易一時激動,照單全收,忽視了對投資者的風險把控。“其實,引資還要引智,引進的資本,要考慮除了錢之外,是否能提升企業管理能力,是否與企業戰略目標一致等問題”。
(記者馮欣楠)
鏈接
武漢雷士
僅賣存貨
昨日,記者來到雷士照明武漢運營中心。雖然職工都在平靜工作,但相關負責人拒絕了記者的采訪。先行照明等門市部表示,目前貨源還沒有問題。
“雷士全國36個運營中心已經全部停止訂貨。”石勇軍稱,“各運營中心,只有存貨支撐。(記者蔡木子 實習生韓奇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