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點下班時分,廣州白領李瑞看了看辦公室窗外漸漸擁擠起來的車流,打開手機,給一個名為“微信路況”的公眾賬號發送“番禺洛溪大橋”六個字,得到的回復是:路段擁堵,車行緩慢。他把消息轉給妻子,并附上一條語音:“既然已經堵上了,我晚點從公司出來,不用等我一起晚飯了。”
自去年下半年微信開放公共賬號平臺以來,不僅是媒體,各類信息查詢、專業咨詢、電商導購和O2O應用也紛紛登陸進來。對于這一小股由微信引發的創業潮,投資人看法各異。樂觀派將微信公眾賬號平臺與iOS系統的App Store相提并論,并稱在其中有所布局;以冷靜派居多的投資人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微信在商業化路徑上的遲遲不表態,使他們更傾向于繼續“持幣觀望”,而有的投資人則“放言”:真正的投資機會,或許要等到第一批微信創業項目死了之后才會出現。
“大號”筑巢搶位
去年12月,已從騰訊離職從事自媒體創業的程苓峰按照傳統媒體的商業思路給自媒體算了一筆賬后,得出結論:如果一本發行量平平、內容并不算精良的雜志都可以一年賺到3000萬的廣告收入,那么其創立的云科技賺其十分之一,即300萬似乎并不是癡人說夢。
一個月后,云科技開賣廣告。一天一萬,五天三萬,廣告將以圖片+鏈接的形式附在云科技在微信公眾賬號和網站上發布的文章的末尾。坊間傳言,目前,云科技每天的廣告收入已逾十萬元。
不過,在深圳指掌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 E O周橋看來,這只不過是第一個成功的代表。“未必人人都能做自媒體,但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這句聽起來分外繞口的話,周橋想表達的,是其創立的指掌時代正是要幫助那些想要經營公眾賬號的人,來降低運營和管理的技術門檻。
2012年下半年,微信公眾平臺對外開放之后,不少指掌時代的微博用戶開始往微信上遷移。盡管相比當時百萬級用戶規模的指掌時代來說,每天幾千個用戶的遷移并不足以造成什么重大影響。但周橋還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動向,并隨即開始研究往微信上做業務延伸的可能。
皮皮微信由此而來。不過,周橋也向南都記者表示,“坦白講,在微信上做自媒體的門檻要比在微博上做自媒體的門檻高得多。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之外,微信的推送功能讓用戶對內容的原創性要求比微博要高得多。”
據他透露,在微信公眾賬號平臺開放之初,也有不少微博上的營銷大號殺入其中,并通過當時朋友圈的惡意轉發,來快速積累用戶。但不久后,這一行為就被微信團隊絞殺。“那時就把用戶做到百萬級的公眾賬號不在少數。如果一個人手中握有幾個微信號的話,總訂戶超過千萬也未必不可能。但這些人不懂內容運作,在微信上很難長期玩下去”。
同時,也因為微信團隊對朋友圈中的轉發行為進行了絞殺,讓周橋立即意識到,對于那些內容出眾的微信公眾賬號來說,同樣缺乏一個讓更多人知道的推廣平臺。因此,皮皮娛樂即是一個推薦娛樂應用的微信公眾賬號。此外,皮皮精靈的另一位創始人管鵬則組織了皮皮自媒體聯盟,“專門引導那些有觀點的寫手做好自己的自媒體”。
在周橋看來,正因為張小龍將微信的起點定位為“一套消息系統”,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在微信公眾賬號的平臺上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自媒體。至于通過這個自媒體,是提供信息、咨詢服務,還是售賣商品,都只是具體內容的變化而已。正因如此,在指掌時代目前的業務體系中,周橋最新劃出的一塊是針對航旅業內的機票、酒店提供個性化的公共賬號解決方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