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outlet還是專賣店,網絡代購回來的許多產品基本上不交關稅,而如果大量采用個人買手來進貨售賣,可能就會面臨需要繳納高昂的增值稅,國家規定是17%。如果全額足繳稅收,利潤率就變得有限了。”雷中輝說。
但水客這種螞蟻雄兵的方式往往存在貨品不全,貨源不穩定的問題。于是,一些電商往往從線下零售渠道及奢侈品二手置換平臺去購買全新的產品來補充貨源。
“從國內代理商渠道進貨的頂級奢侈品不是為了售賣,更多的是為了得到一些款式新穎、獨特的產品,掛在網上,吸引用戶,拉動對其他產品的銷售。”雷中輝指出。
在利潤與規模的雙重驅動下,不少電商采用“真假摻著賣”的方式來“魚目混珠”。那些屢禁不止的假貨,有的是從國外售假渠道流入中國,有的則是國內名牌高仿貨。
根據媒體公開的報道信息顯示,不少廠家的產業鏈資源協調能力很強,從箱包的面料到配件都能夠采購到,箱包的質量、手感與真品一模一樣,只是在做工上有些差異。那些資源稍差一些的廠家即便不能采購到配件,也能夠采購到面料。
不僅如此,許多奢侈品品牌在國內都有代工廠,這些工廠也會流出一些有“瑕疵”的尾貨,正如國外品牌服裝的“尾貨”。只要瑕疵不明顯,一般消費者看不出來的。而尾貨的“出廠價”有時甚至比仿貨還要低,在電商那里十分搶手。
“高仿貨的利潤高達幾十倍。”據一位經營奢侈品電商的人士介紹,這些高仿貨往往做工精良,GUCCI和LV的高仿貨(超A貨)的售價一般是1000元。一款正品售價為3萬~5萬元的愛馬仕包包,其高仿貨售價不到3000元,如果批量訂購,還可以打折。
而化妝品的造假手法更加多樣。一位曾做過化妝品團購的人士告訴記者,不少電商企業在拿到原樣的化妝品之后,往往采用1:5,甚至1:10的比例稀釋,將真的化妝品原液摻合到假的化妝品液體中。現在造假技術成熟了,基本不需要將原液注入假的液體(膏體)中,而是直接仿照正品做出氣味聞起來相近的液體(膏體)。
除了造假之外,化妝品電商們還打擦邊球。據一位在國內代理日本化妝品的批發商介紹,同一個日本品牌的化妝品,產地就有四種:日本、臺灣、香港、中國內地。這是化妝品品牌的授權,品牌授權都是真的,但原液濃度有差別,價格也有差別。“貼中國字的全是港貨與臺灣貨,拿貨價格比美國原貨(日本原貨)至少便宜10%~15%。”
他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日本當地的價格是中國的50%。”在中國內地生產的產品價格低于在中國臺灣、香港生產的,更低于日本生產的。
“由于公眾認識的只是牌子,不少電商就賣的是中國內地生產的化妝品,而用戶往往以為是從日本進口的。”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品牌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生產,包裝之間只有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不易發現。比如,那些使用紙質包裝的化妝品產地往往是中國內地或者中國香港。日本的企業對環保比較重視,日本生產的化妝品基本上是塑料包裝。
品牌商觀望
奢侈品行業的法則是“品牌勝于渠道”,無論是箱包,還是化妝品,抑或水晶飾品,無一例外。
據記者了解,奢侈品一般采取直營與供應商兩種渠道模式。愛馬仕、LV、Channel這三家在全球均采取直營模式,以便實行嚴格的品牌管控制度。其他奢侈品,以及Dior、雅詩蘭黛等化妝品品牌則是自營與多級供應商模式并存。
目前,愛馬仕在中國一共有21家店,LV有40多家店。愛馬仕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愛馬仕中國目前并沒有打算進入電商行業。LV中國相關人士亦表示,目前,LV中國區的總裁正在變更,對網絡銷售還沒有進一步的打算。
“目前,國外奢侈品大牌對網購是觀望的態度。”一位奢侈品電商高管告訴記者,雖然品牌商自己去做電商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中國做奢侈品電商必然會給其線下的價格體系產生沖擊,不然,電商的生意沒法做。
一個有深意的事實是,去年底,Coach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由于線上與線下的價格相同,經營慘淡。今年2月,Coach將這家店悄然關閉。
“對于奢侈品公司來說,無論直營還是供應商模式,因為品牌影響力大,就不愁銷售。而網絡代購、B2C電商卻沖擊了其線下渠道。”李成東認為,因此,“愛馬仕將會壓制網絡代購與B2C,以避免其線下渠道受到影響。”
目前,國內奢侈品網站生存維艱。
“算上人力、運營成本,奢侈品基本不盈利。” 走秀網公關許勤坦承,目前走秀只有30%的營收來自奢侈品大牌,40%的營收是韓式服裝,剩下30%來自中端的國際時尚品牌。她告訴記者,走秀網的定位已經不是“奢侈品”,而是中高端的女性商品平臺,奢侈品只是吸引客戶的營銷手段。
此前,優眾網CEO陳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做出判斷,奢侈品購物網站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客單價要超過2000元。若以此標準來判斷,國內那些冠著“奢侈品”頭銜的電商網站亦是“名不副實”。目前,走秀網的客單價是600多元,而唯品會的客單價僅100多元,與京東、淘寶等大眾平臺類電商的客單價不相上下。
優眾號稱除了一線奢侈品品牌,已經與二線的奢侈品品牌達成了采購意向,可以去一些品牌商Show Room直接訂貨。
“奢侈品電商需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夠獲得規模性的發展。”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告訴記者,拉動銷量、打響品牌的國際大品牌的授權不易拿到,一些歐美二線品牌又不為國內消費者熟知,拉動銷量需要時間。
同樣,化妝品電商也開始轉變求生。國際品牌的化妝品價格開始透明,利潤也趨薄,自有品牌的利潤空間更大。陳歐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化妝品品牌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50%,那些國際品牌還更多的是用來吸引用戶。”
而樂蜂網創建了針對成熟女性的自主化妝品品牌——靜佳。樂蜂網CEO王立成亦表示,自有品牌是樂蜂網重要的產品組成。“自有品牌的利潤比較高,并且也可以避免貨源現象。”
李成東認為,推自有品牌的化妝品是一條“洗白”道路,但“年輕女性認可的化妝品還是國際大牌,化妝品創立自有品牌難度大于服裝”。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