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亞馬遜的啟發
和天貓不同,亞馬遜銷售的絕大部分是他們自己的庫存,而天貓則是一些品牌和商家入駐的平臺。這樣一來,亞馬遜的全局控制能力要優于天貓,他們可以更加準確的制定出銷售定價策略,更為全面的分析客戶數據。
舉例說明:
1)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書籍/器材等,有些客戶是有搜集的嗜好的,只要有新書/新品,他們都會購買。亞馬遜通過對這部分客戶的歸類和分析,往往會把價格稍微抬高,因為他們知道這類客戶不屬于價格敏感的類型。這樣一來亞馬遜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在電商普遍虧錢的情況下,亞馬遜已經盈利了很久。
2)亞馬遜不受商家的擺布。有些品牌率先在天貓開出旗艦店,但是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的銷售利潤被天貓剝去了不少,所以就退出了天貓,自己做起了電子商務。這樣一來,天貓的品牌穩定性就較差。而亞馬遜則較為穩定。
3)亞馬遜還推出了聯名信用卡,這個要比天貓的積分系統更能獲利,更能拴住客戶。
4)亞馬遜的用戶體驗很好。有時買了一些價值不是很高的產品,但是不甚滿意,想退。首先亞馬遜有3個月的退貨政策,其次對于這些價值不大的產品,亞馬遜在退款的同時還告訴客戶,您不要退貨,自己保留就行。
傳統的供應鏈,一般是由那些大規模的公司,請專業IT咨詢公司在內部實施的。開銷較大,專業性很強。一般的零售企業的IT框架比同規模的其他行業要弱很多。所以對于中小零售業和百貨業而言,自己上馬電子商務風險較大。云供應鏈的出現,則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幫助。這些系統由專業軟件公司設計,其規范的業務流程適用大部分零售企業。這個服務隨后被放到公有云上,零售百貨企業只需要按年月或者貨架產品數量,訂閱這個服務,把復雜的計算和業務流程這些后臺服務交給這個云供應鏈去做,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產品就行。這個實際上就是時下流行的SaaS模式在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個應用。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入駐天貓的企業,覺得自己交給云供應鏈的服務費要低于天貓收取的手續費,他沒有理由不撤出天貓。
西歐國家因為偏小,市場資源緊缺,所以他們的零售企業對外擴張非常迅猛。表現就是在華開設門店,早先時候還缺乏科學的分析,失敗的案例不少,比如巴黎老佛爺。美國的內需比較大,所以零售企業的國際話進程較慢,當他們開始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電子商務已經比較成熟,此外美國的整個社會風氣要比西歐保守很多,所以從成本的角度出發,他們選擇了電子商務現行,探一探市場風向。很難說雙方的優劣,巴黎老佛爺雖然過去失敗了,但是其在國內的知名度高于美國的薩克斯第五大道和內曼·馬庫斯,最近他們又要再次開店。對于國內企業走出國門而言,選擇哪種方式,取決于自身的實力和市場的野心。
物流對比:美國相對簡單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是電子商務中的物流問題。和中國的情況不同,由于美國全國境內的消費水平比較均勻,所以建立物流體系相對簡單。美國最大的兩家商業包裹快遞公司,聯合包裹UPS和聯邦快遞Fedex都有自己的優勢。UPS的總部位于亞特蘭大,坐擁全世界最大的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一般的大件都是走UPS;而聯邦快遞總部位于孟菲斯,則非常接近美國的人口地理中心,聯邦快遞自己的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貨運公司,孟菲斯國際機場的貨物運輸量,全球第二,僅次于香港,一般的快件都是走Fedex。除此之外,美國郵政USPS,一個私有化的國企,承擔了小件以及對速度不是特別敏感的貨運。這三家構建了非常完整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在全美各地分布十分均衡。除了像沃爾瑪等郵寄到店自己取是借助其自有物流體系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商完全依靠這三家。這也反映出美國企業的特點,即專注做好自己擅長的,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國內的電商也許還在糾結于物流外包給第三方難以盈利這個層面,下面的事實也許會有點啟事,亞馬遜在物流這個環節上是虧錢的,幾乎每一次的遞送都是在倒貼客戶,但是正是他們25美元以上免運費這個政策,吸引了大量客戶,在客戶心中牢牢建立起了世界第一的名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