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跟著一群“志同道不合”的其他項目創業者一塊工作創業,獲得他人的經驗分享和幫助也不失為吸引人的“賣點”。
日前,由businessinsider所介紹的創業者不得不知道的十個創業孵化器的報道,列舉了美國當前知名的十大創業孵化器——TechStars、Y-Combinator、Summer@Highland、DreamItVentures、LaunchBoxDigital、Flashpoint、CapitalFactory、BenFranklinTechVentures、EnvironmentalBusinessCluster、伊利諾伊大學EnterpriseWorks.
在中國,創新工場等創業孵化器概念的機構也開始成長,在介紹本土創業孵化器之前,本期創富志將為您介紹美國創業孵化器的模式。
1
TechStars與創業團隊面對面工作
TechStars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由David Cohen、David Brown、Brad Feld和Jared Polis四位創始人聯合發起成立的種子基金孵化器,目前在博爾德、波士頓、西雅圖和紐約設有四個孵化地點。
在這四位聯合創始人中,David Cohen是TechStars的CEO,曾經投資過Uber、Groupme等24家初創企業,而擔任創業導師一職的Brad Feld則曾是Zynga、EventVue和Lijit的投資人。David Brown和Jared Polis也都曾有過創業、將自己創立的公司賣給大公司以及在風險投資機構擔任合伙人的豐富經歷。
每年,TechStars會從成百上千封在線提交的申請表中,挑選出約10個技術與構想頂尖的項目,向每位團隊成員提供6000美元的現金資助(團隊規模以三人為上限),并換取約6%的股權。團隊將在TechStar的孵化器內享受3個月的孵化期,接受從戰略到執行、融資到市場推廣以及法務等方方面面的培訓,并最終將在“DemoDay”上,統一與從八方云集而來的天使投資人和VC們見面。
與美國硅谷另一大孵化器機構YCombinator相比,TechStars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孵化器本身與項目之間存在著更緊密的聯系。進駐YCombinator的創業團隊必須自行在硅谷尋找辦公地點,而TechStars則是與創業團隊在同一個共享空間中面對面工作;YCombinator的創業導師每周會提供出一定時長的“開放時間”,供創業團隊預約交流,而在TechStars,創業團隊進入孵化器的第一個月,創業導師會無時無刻不與創業團隊泡在一起,創業團隊也需要經常上報項目進展情況。
正是因為TechStars的工作人員會對孵化項目傾注更多時間與精力,因此在每年的DemoDay上,TechStars所能展示的項目規模遠比YCombinator來得小,前者一般僅有10-12家左右,而后者則可多達40余家。
此外,盡管TechStars所提供的資金支持遠少于YCombinator(前者為6000-18000USD,后者則在畢業后還將獲得由RonConway和YuriMilner提供的15萬美元),但也正因如此,TechStars從孵化開始的第一天起,就十分重視對創業團隊演講能力的培養。
DavidCohen表示,自己之所以會發起這樣一個創業孵化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當初在創業時,曾遇到過無數道門檻,如果能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不僅是在資金上,更重要的是在思路上的指導,必將大大縮短創業成功的時間和風險。而針對TechStars的整體組合,另一位聯合創始人DavidBrown則認為,“我們找到了一個與其他孵化、投資機構不太一樣的切入點,因為我們將自身最大的競爭優勢指向最早期的創業企業,甚至早到天使投資都對它們還不感興趣的階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