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BBC曾在4月的一篇報道中總結的那樣:“它(索尼)擁有邁克爾·杰克遜的音樂、《蜘蛛俠》這樣的熱門大片、‘偉大征途’這樣杰出的游戲以及它們相關的電子產品,卻沒有整合它們的軟件……在聯合軟硬件資源、提供互聯網內容上,索尼遠遠不及蘋果。”
技術領導力缺失的背后是理念的落后。斯坦福大學謝德蓀教授在其所著《源創新——轉型中的中國企業創新之道》一書中,將創新分為“流創新”和“源創新”。前者指的是能改善現有價值鏈的創新活動,它包括從生產到銷售整個價值鏈的所有創新活動;后者指的是通過新理念,組合現有資源來達到欲望。它也被稱為“破壞性創新”,因為它會產生新價值觀并破壞現有市場。
索尼的隨身聽曾是一種典型的“源創新”。它使得隨身音樂變成現實,并使之成為了一種時髦的休閑方式;夏普1992年發明的ViewCam家用攝影機和松下電器也都曾經是流行的品位之選。但自從蘋果問世之后,全球電子領域的源創新便開始遠離日本企業。不僅不能做源創新者,索尼、夏普和松下甚至沒能跟上蘋果系列所引發的功能全面的電子產品潮流趨勢。
在其2012年改革方案中,索尼將數碼影像、游戲、移動業務列為重點發展的核心業務。但索尼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暫時沒有聽說公司有研發如i-Phone一般全能型產品的計劃。
對此,一位曾經的日企粉絲在《東方經濟報告》雜志網頁上寫道:“日本(公司)似乎從未學會研發和推廣好的軟件產品,而這正是如今電子產業最為蒸蒸日上的業務。”他將現階段日本電子公司在技術上的短板稱為“非日本發明”綜合征。
MM Research 調研機構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11 年iPhone 以726 萬部的銷量奪得日本智能手機市場的銷售桂冠,蘋果去年一年的凈利潤更達到310億美元;而同期的索尼年報卻以56億美元的巨虧收官。
彭博社曾在報道中評論說:“蘋果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除非索尼可以生產出蘋果那么棒的產品,否則想要迎頭趕上,將會難上加難。”該社還援引埃德溫,亞特蘭大投資研究會社社長,說:“(現在)三星的產品質優價廉,但是索尼卻無法做到。”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只問顧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給他們做什么。等你做出來,他們已經另有新歡了。”
績效主義VS。大企業病
為什么曾經的源創新公司如今會創新無“源”?
6月13日,北京大學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微博)的博客上刊登了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5年前的一篇舊文。該文將索尼自2003年以來的經營頹勢歸結為“激情集團”、“挑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消失,矛頭直指索尼實行的“績效主義”考核體系。
天外伺郎的觀點有待商榷。誠如索尼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所說:“績效是公司管理的工具,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對股東負責,(都需要)進行某種程度的績效管理。”然而,很難否認的是,中規中矩的績效主義的確會形成對“激情集團”和“挑戰精神”的慢性侵蝕。
一個典型的例證是,索尼近年來“流創新”上并非毫無建樹,但“源創新”卻停滯不前。索尼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索尼中國在2011年共實施了數百個業務運營流程改善項目。集單反相機的功能和便攜相機的小巧于一身的“微單”便是索尼“流創新”產物。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創新是能夠在現有的績效系統內被考核和肯定的。如果是一個如同iPhone一樣的革命性產品或者理念,恐怕很難被績效系統有效識別,更難說鼓勵了。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7月初評選出本世紀迄今10款最重要電子產品,iPhone、iPad、iPod和MacBook Air等4款蘋果產品榜上有名。微軟也因為Xbox和Kinect上榜,甚至中國朗科也發明了U盤。但日本電子產品無一入選。
在“績效”體系上陷入兩難,日本電子企業如今難以實現源創新的窘境也許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解釋:大企業病。
索尼、夏普和松下普遍存在產品線過長,導致重點模糊、方向不明的問題。長谷川和廣在診斷日本電子企業就把“過長產品生命線導致新產品延遲推出”列為它們經營困境的原因之一。4月初就任索尼CEO的平井一夫也曾對媒體表示:“過去我們不知道選擇發展重點,所以產品四面開花。但是現在我們想把我們的業務重點弄清楚。”
BBC曾在一篇評論性報道中提到,索尼應當放棄已經盈利困難的娛樂和視屏游戲產品。但在索尼2012年改革方案中,“扭轉電視業務”被列為第二項重點,第一重點為“發展包括數碼影像、游戲和移動業務在內的核心業務”。
索尼曾經在電視領域無限風光,其畫面質量也一直都是業內最好。此外,它在產業鏈上游——電視節目制作和提供上也有很強的優勢。也許,正是這樣全面的產業優勢使得索尼很難割舍電視業務,盡管它已經連續七年虧損。
索尼中國相關負責人說:“索尼堅持做電視是因為對電視產業的發展和業務的前景有清晰的判斷。索尼認為,電視在家庭娛樂中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
但長谷川和廣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它們(日本電子企業)過多地、錯誤地投入資金,增加產能。這些產能變成了它們的負擔,導致了巨額虧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