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 737 一種機型
堅持飛機的高使用率與快速”回轉“,大多數上下客在十分種內搞定
載客,不載大包裹或航空郵件,只載小包裹 —— 因為它們利潤高且處理成本低
堅持低價與高班次頻率
機上不供餐
不與其他航空公司合作提供轉乘—— 開票成本、稅、電腦系統與我們獨特的機場策略不允許我們提供轉乘
最重要的是維持在德州的優勢,只在找到其他短程高乘量市場時跨州
維持家庭式的服務感受與歡樂的氣氛,員工們是我們的驕傲
維持簡單 — 持續提供現金柜臺售票,十分鐘前可在登機柜臺取消訂位以利候補,簡化的電腦系統,商務艙提供免費飲料,候機室提供免費的咖啡與甜甜圈,不提供座位選擇,預錄的機艙安全簡介,每晚把飛機與組員帶回達拉斯,維持一個總部與一個維修站
好的畫地自限
你很難去歸類 SMaC 是什么,它們有點像是策略,但又不是策略;有點像是注意事項,卻又不是注意事項。我認為比較好的比喻是”畫地自限“,也就是由領導人去非常明確的說出,在這家公司,什么事情我們做,什么事情我們不做,然后讓這樣的守則長期的貫徹到全公司,成為公司的意志與靈魂。
這背后的邏輯,我的領悟,是當公司越來越成功,全體會慢慢染上一種接近吃了”無敵星星“的怪病,開始認為”我們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什么產業都能切入”。但還記得嗎?公司往往不是他殺的,而是自殺的。當你什么都想做,勢必會把人才、物資分散在過多的事業之上。景氣好的時候金雞母(我們俗稱的“搖錢樹”)一直生鈔票出來給你用,所以過度擴張也不覺得怎樣,但這時萬一碰到經濟動蕩,一不小心周轉不靈就會導致整個帝國的崩盤—— How the Mighty Fall 歸納出來倒下的偉大企業,全部都是死于這個癥狀。
所以 SMaC 等于是領導人為全體同仁,包括自己,未雨綢繆所畫下來的紅框框,它把大多數的門關上,只允許公司在既定的范圍中,高度的限制下創新(還記得嗎?成功的是那些創新的不多不少的公司),同時把"紀律"、“摸石過河”與“神經兮兮”的態度貫徹到整個組織。所以我說它是一種貫徹意志,注入靈魂的過程,讓企業無論在成功或挫敗時,都能堅持自己的信仰。
以上,與所有創業 CEO 們分享,或許你可以想想,你公司的 SMaC,又是哪些“鐵條”。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