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樓市調控余音未歇,而溫州炒房團轉戰全國各地商業地產的消息卻已甚囂塵上。2月26日,這邊廂市場傳言溫州商人一次性買下北京商改住項目12套房源;那邊廂溫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已對外表示“新國八條”出臺1月,溫州市區已有11宗土地流拍。
以“炒客”著稱的溫州商人,緣何“厚彼而薄此”至這般地步?3月2日,《證券日報》社記者采訪了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他一方面表示溫州本市土地市場流拍也很正常,另一方面卻對市場將“飛”起來的房價怪罪于溫州炒房團而直呼冤枉。
千億資金仍“潛伏”住宅市場
商業地產難成主角
針對于溫州土地市場低開流拍的現象,周德文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限購令限制了當地人對住房的需求,而外地人住房需求又極為有限;其二溫州樓面價格已被炒高,樓市調控下暫時已經不具備較大的投資投機機會。
至于溫州炒房團在各地轉戰商業地產,周德文認為幾乎可以稱為是大勢所趨。除去中國一直以來商住倒掛的現象較為嚴重,商業地產本身就存在投資機會外,他認為還要澄清一個問題——“溫州商人并不是從原來投資的房產中退出來”只能說是新增了對商業地產的投資。根據周德文的介紹,目前溫州民間流動資本規模大概在8000億左右,而“目前停留于住宅市場的大概有1000多個億”。因此,溫州民間資本投向于商業地產的規模暫時還不會超過對住宅市場的投資,“(向房地產行業)新增的投資還在減少”。
這樣看來,溫州炒房團對商業地產的投資還達不到對住宅市場投資的規模,周德文強調的是溫州的民間資本并未從住宅市場中退出,“也沒出現大面積拋售的問題”。
商業地產黃金時期
可能在3-5年以后
某浙江省券商地產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商業地產概念雖然被廣泛炒作,但是商鋪、寫字樓價格還未能迅速升溫。
在他看來,商業地產與住宅市場不同,其對宏觀環境依賴較深。“目前,國際大的投資機構尚未出手,國際經濟形勢也稱不上穩定”,因此該名券商分析師認為,商業地產的開發和入駐都需要經濟大環境持續向上,而目前時機顯然還有待成熟,從他個人角度來看,這或許還需要一個推動力——無論如何,目前住宅開發市場仍是主流,高利潤促使更多的投資炒房客將資金注入其中。
“我與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也聊過”,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在他們看來,商業地產“黃金時期”的到來,可能還需3-5年的時間吧”。
針對于市場傳言,溫州炒房團聯手拿地,變身開發商一說,該名分析人士認為溫州炒房客若想分享住宅市場帶來的高利潤,無需繞道而行。“畢竟,從投資客變身開發商還是要承擔更多風險的”,在他看來,被樓市調控政策“擠壓”出來的投資資金可以以信貸的方式為“缺血”的開發商“輸血”,以高利率的方式分享利潤。而一位杭州擔保業的資深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浙江的民間資本借貸年利率在20%-30%之間,“基本上不會低于20%”。
對此,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分析師也無奈的表示,資本的逐利性會驅使資金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流向住宅市場,短期內商業地產或許還不能迎來大幅持續上漲的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