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今年互聯網領域里的最大熱點,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阿里巴巴[微博]發布“余額寶”;新浪發布“微銀行”;騰訊發布的微信5.0中加入了支付功能;蘇寧、京東也圍繞自身的業務布局供應鏈金融……這樣的一個新興市場,是向創業者打開了一扇進入之門,還是巨頭們依然“贏者通吃”?《中國經營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近日,融360獲得了互聯網金融至今為止披露的最大數額投資——3000萬美元,是由紅杉中國基金、光速創投、凱鵬華盈(KPCB)和清科集團聯合投資的。
融360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在于這家公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從搜索的獨特角度切入,做出了自己的價值點。這充分說明,在這個新興領域,巨頭們不可能完全做到迅速創新、全面覆蓋,而創業公司則正在細分領域展示出巨大潛力。
利率市場化引爆新機會
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會出現一個或者幾個平臺和產品,上游是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而下游則集中了數億用戶。
“小孩子在家把沙發弄破,將東西扔得滿地都是,沒關系,但點火把房子燒了,就不行。”央行副行長劉士余用這樣一個比喻點出了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在不突破底線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發展。劉士余表示,監管層不主張將處于發展初期的互聯網金融放進“鐵籠子”加強監管,而是希望其自由發展。所謂不可突破的底線,就是以平臺身份吸收公眾存款,也就是非法集資。
監管層的態度如此,互聯網金融該如何處理和傳統金融企業的關系,如何在傳統金融的既有市場里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
8月1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央行已經做好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在技術和條件上的準備,這個準備可以盡快實現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讓銀行有非常大的壓力,他們需要更多的存貸款客戶。所以他們要加速業務轉型,其中包括新產品研發和新銷售渠道的開發。”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傳統機構看來,互聯網是他們開拓新銷售渠道的工具。
“傳統金融機構在接近用戶、處理數據方面有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來補充。”融360 CEO葉大清告訴記者。
“互聯網金融的某些產品的確具有顛覆性,比如第三方支付,就可以取代銀行的轉賬匯款業務,而P2P對銀行的存貸業務則有替代性。互聯網把信息不對稱減少到無窮小,跨越因地域而形成的人際關系網絡,讓借款人和貸款人在網上直接借貸。存款人通過P2P存款并借貸,利息遠高于銀行利率。”但黃震同時也認為,由于體制給予的特權地位,讓銀行成為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公眾存款、直接貸款的機構,真正的顛覆恐怕很難。
無論專家,還是企業,都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會出現一個或者幾個平臺和產品,上游是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而下游則集中了數億用戶。這些平臺和產品會由何種公司主導?“肯定不會是傳統金融機構,而是靈活性更強的互聯網公司。”黃震說。
創業公司深耕三領域
P2P貸款模式、眾酬模式、互聯網貨幣等模式,因其專業性,更適合創業公司深耕。
“銀行為什么會對我們產生恐懼?是因為我們做對了。”馬云[微博]曾如是說。
實際上,互聯網巨頭們做金融的邏輯相當清晰:平臺上有大量用戶資源,在此基礎上無論是推銷金融產品,還是讓客戶使用金融工具,都會為平臺帶來收益。“支付寶[微博]宣稱注冊用戶7億,實際活躍用戶3億,微信用戶有5~6個億。掌握大量用戶的平臺,和上游的金融機構合作,進行流量變現,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黃震認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平臺,會有很多種形式。
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總結出互聯網金融一共有6種模式,都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產品或平臺,包括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互聯網整合銷售金融產品(即余額寶)、P2P貸款模式、眾酬模式、互聯網貨幣。目前來看,前三個領域,都已有互聯網巨頭進入。以在第三方支付為例,該領域已經出現了支付寶、財付通等產品,還有微銀行、微信支付等后來者,市場格局已定。而創業型公司,由于既缺乏流量資源,也無法依附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商品交易平臺,其生存變得十分艱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