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城市試點 9部委護航 “小微”進出口商先行“減負”
在中國進出口外貿需求趨緊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卻意外地“熱”了起來。
8月29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6項具體措施,對于跨境電商出口在海關、檢驗檢疫、稅務以及收付匯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包括海關、財政部、商務部在內9個部委協調開展。
這是商務部第一次正式對跨境電子商務進行明確的政策支持。
自《意見》發布之日起,已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等5個城市開始試行新的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起,上述政策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實施。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12年跨境交易額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增速遠高于同期外貿增速。
地方政府爭搶試點
“這份意見的大方向確定了服務集約化的貿易便利化趨勢。”盡管對于深圳落選首批試點城市稍有遺憾,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仍毫不掩飾對于《意見》的肯定。
他所在的企業是一家專門為進出口企業提供貿易報關、金融、退稅綜合服務的提供商,從去年開始,國家商務部、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均數次到該企業進行調研,主要目的即是摸底跨境電商服務流程。
據悉,在首批試點城市的申報中,分為了兩類申報:一類是市場化平臺,另一類是政府主導平臺。有知情人士透露,獲選的首批試點城市幾乎都是因為政府主導平臺的積極申報而入選的。
據肖鋒透露,深圳市政府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第二次試點申報,包括位于前海新區的南方電子口岸等項目均已列入申報材料中。其目的在于能趕上10月1日的下一次試點施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表示, 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就是通常所說的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就是B2C)的貿易模式,此次政策重點是直接產生交易的B2C模式。按照一份公開資料的披露,這類交易2012年交易額達到2.08萬億元。但同時,這類交易方式因主要采用航空小包、郵寄、快遞等方式,而此前大部分在海關登記之外。
火熱的發展形勢給外貿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次的意見中明顯能看出為了更好服務此類企業,政府管理部門進行了監管流程的改革以及表明了鼓勵態度。
從商務部公開的《意見》解釋中可以提煉出此次政策的亮點包括幾個方面:流程監管創新——新型監管模式建立以后,海關對經營主體的出口商品進行集中監管,并采取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方式辦理通關手續,降低報關費用?將對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及其產品進行檢驗檢疫備案或準入管理,利用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進行CYE產品質量安全的合格評定。實行全申報制度,以檢疫監管為主,一般工業制成品不再實行法檢。實施集中申報、集中辦理相關檢驗檢疫手續的便利措施;金融放開——將允許經營主體申請設立外匯賬戶,憑海關報關信息辦理貨物出口收結匯業務;稅收優惠——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免稅或退稅政策。
“其中海關的集中監管和匯總申報的改革,對我們產生明顯的利好。”肖鋒舉例說明,過去一個包裹如果有10樣產品,在通關的時候,需要每個商品單獨打印報關單,一張報關單幾十元。新規則下則可以匯總申報,不僅節省了費用,同時也節省了報關時間。
政策環境升溫
事實上, 如何繼續維系將近4萬億經濟總量的穩定發展,尋求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政府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2012年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 《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其中“調減法定檢驗檢疫目錄”“ 規范和減少進出口環節收費”等政策已經傳遞出了以“貿易便利化”提升進出口貿易的效率。
但遺憾的是,記者從一些外貿企業了解到,部分政策僅實施了一個季度就暫停了。從2013年1月起,國家質檢總局新公布的商檢范圍再次擴大到了4491種。商務部研究院馬宇(微博)曾表示,按照其統計,每年僅商檢費用總計就超過100億元。
進入2013年,進出口的情況仍沒能有趨勢性的好轉。 盡管此前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1~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7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3517.6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長8.5%。但是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4月份出現貿易數據的異常反彈引發了對于統計數據的質疑,外貿的實際形勢有可能比數據顯示的要弱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