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王永慶進軍美國。他先在美國得州休斯敦籌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PVC塑膠工廠,并于1983年順利投產;然后在1981年與1982年底,王永慶先后出資收購了美國的一家氯乙烯廠和一家PVC下游工廠;到2001年,王永慶在美國已經建立了3個石化原料廠和11個下游加工廠。此時,王永慶最早建立的南亞塑膠公司也一舉成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PVC塑膠二次加工廠。
與美國的順利投資相比,王永慶石化王國中的另一條臂膀則遲遲無法展開。在王永慶的宏圖中,他夢想建立的是一個橫跨太平洋的石化帝國,因此需要在中國臺灣、美國和中國內地三地間建立一個緊密的上、中、下游石化物流生產體系,以此打造出真正的臺塑帝國。如今已88歲的王永慶一直無法實現心中宏愿,他說,“我年紀這么大了,還要這樣拼命工作,實在是因為希望能夠看到臺塑企業走出更大的格局。”這或許是一個世紀老人的最大心愿了,只是不知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實現。 降低成本與效率優先
王永慶發家以后,關于他的成長經歷及經營技巧,成為臺灣島內最熱門的話題。有一個有趣的比喻:研究王永慶、神話王永慶的研究員比為臺灣競選“總統”的班子還要多。而很多時候,這種研究更多的是讓人想到了“皇帝的新裝”——挖掘王永慶成長秘訣的行動一直在混淆著人們的視野,有時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其中最具有離奇色彩的描述是這樣的:“情人谷(王永慶出生的地方)這片谷地連接烏來山嶺,整個盤繞北烏來,就像一條巨龍。烏來是龍頭,情人谷是龍尾,千里來龍,結龍穴于此,地靈人杰,所以才出了這一位企業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