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9常委會前密集調研15省區
楊章懷 南方都市報
專家分析明年突出“調結構”,貨幣政策將在寬松的同時注重“適度”和“靈活性”。
胡錦濤談“調結構”
必須痛下決心、狠下功夫,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為當前保增長提供強有力推動,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昨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總結2009年經濟工作,并對國際國內形勢進行分析,對明年的經濟發展作出部署。
今年我國經濟是新世紀(002280,股吧)(002280,股吧)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中央高層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走遍了半個中國進行調研,其密度和次數均為歷來罕見。上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結合中央高層密集調研的情況及中央重要會議透露出的信息,多名專家分析明年經濟工作的思路:貨幣政策將側重于“適度”,突出“調結構”,發展新能源產業。
調研走遍半個中國
綜觀2008年至今7個季度的GDP增幅———10.6%、10.1%、9%、6 .8%、6.1%、7.9%、8.9%,我國經濟呈“V”字形反轉,全年“保8”已沒有懸念。
“十一”后的近兩個月時間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分別赴山東、甘肅、上海、江蘇、河北、內蒙古、江蘇、廣東、安徽、湖南、河南、陜西、貴州、湖北、江西等15個省區調研。其中,山東、甘肅、河北、江蘇、安徽、江西等省份先后有多名高層前往調研,東部沿海和中部是我國高層去得最多的地方。中央高層如此高密度、高頻率的前往各地調研,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實屬罕見。
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則被視為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近年來,除了2003年和2008年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都開了“定調”會。
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杰分析,一般情況下中央政治局會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去年沒開是因為當時國際經濟局勢復雜,中央對我國經濟走勢判斷還不明確,沒有明確的基調,仍需要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行討論。
會議可能為期兩天
據此次公布的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據此推測,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期可能會在12月6日結束,為期兩天。16年來,有13個年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期為3天;2002年會期為2天,而1994年和1996年的會期為4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其實今年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很多、且復雜,可能是目前中央高層對明年經濟政策基本趨于一致,已有共識,討論的意向簡明扼要。也有專家猜測,可能是為溫總理赴哥本哈根開會騰出時間,會議議程也可能會比往年緊湊。
2009年經濟工作會議五焦點
1、貨幣政策
已定調“適度寬松”或將迎來微調
上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下的“基調”仍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但“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經濟學家認為,明年貨幣政策的關鍵詞可能是“適度”和“靈活性”。
中國銀行(601988,股吧)(601988,股吧)(601988)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政策不宜大起大落,要保持連續性,在今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帶動下,很多工程都已開始啟動,如果突然收緊貨幣政策,會因資金短缺造成許多“半拉子”工程。明年貨幣政策會更加注重“適度”,而不是像今年的“寬松”。至于“靈活性”,則是根據以后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
同時,多位經濟學家也判斷,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五個更加注重”可能會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指導方針: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結構調整
多名常委調研均強調“調結構”
“五個更加注重”中,排在前列的是:“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在周景彤看來,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便是“調結構”。
“結構調整”也頻頻出現在各位中央高層密集的調研中。胡錦濤在山東考察的一個重點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過程中,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此外,吳邦國在甘肅、溫家寶在上海和江蘇、賈慶林在河北和內蒙古、李長春在湖南、習近平在陜西、李克強在安徽等都提出“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表示,“保8”目標使我們付出了代價,有的甚至是靠“一些落后的產能又死灰復燃”來實現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應該是解決在經濟形勢趨緩的情況下如何升級產業結構的問題。
3、消費能力
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中央政治局“定調”會上還表示,要促進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
去年以來,我國采取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減免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稅收等措施,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司長王炳南表示,預計今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同比增長15.6%,達到歷史高點。此外還出現了多年來沒有的現象:農村消費增長快于城市。對于明年消費情況,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將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及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于今年。
周清杰告訴本報,在明年外需不穩,單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又可能會出現“通脹隱憂”的情況下,擴大內需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擴大內需,首先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在收入分配比例結構進行改革,完善教育、養老、保障性住房、醫療保障制度,消除消費的后顧之憂。
4、通脹壓力
關注通脹預期仍處可控范圍
周景彤表示,今年的CPI數據目前仍為負數,全年不會造成通脹,但在天量信貸投放、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房價暴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輸入型通脹壓力以及國內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產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市場已經出現通脹預期。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近日表示,投資過快增長可能會爆發通脹。目前通貨膨脹并不明顯,是因為從貨幣投入到物價上漲有一個傳導過程的,一年左右時間可能會出現通脹。
雖然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定調會”上沒有提及“防通脹”,但中央早已開始關注“通脹預期”。央行在第二季度就提出“通脹預期有所顯現”,第三季度則表示,“通脹預期進一步加強”,“做好通脹預期管理”是當前應密切關注的問題。在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提出,今年后幾個月,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
周景彤表示,管理通脹將成為今后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但目前通脹處在可控范圍,因而“防通脹”將放在明年經濟工作中相對稍弱的位置。
5、房貸政策
投機性購房或受政策抑制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0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自4月以來環比連漲7個月。對樓市優惠政策年底到期的擔憂,更加助長了今年底樓市的虛火上升。
近日,溫家寶在上海考察時表示“要抑制投機性購房”。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我國高層今年首次提出“抑制投機性購房”的說法“。
周清杰告訴本報,按道理,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的大局已定,扮演拉動我國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行業已經完成了這項使命,“樓市的泡沫中央不會視而不見”,周清杰說,中央出臺樓市政策應該保護消費、抑制投資、打擊投機,物業稅有可能會在明年變為現實。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