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四大焦點 促消費或出重大舉措
京華時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天上午在京開幕。會議將對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實施一年來的效果進行評估,厘清宏觀調控的主要脈絡,對2010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
上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要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在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具有風向標意義。
"中國經濟實現8%以上的增長已無懸念,中國經濟成功實現了'V'形反轉。"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中國為世界經濟擺脫危機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評論說,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落實和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將鞏固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提高經濟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推動中國經濟走上全面復蘇之路。
專家們還分析,2009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保增長,2010年的經濟工作將會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工夫。而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力改善民生也是其中應有之義。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之策。
在全球經濟尚未真正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霾,中國經濟結構矛盾仍比較突出的形勢下,中國經濟2010年發展道路并不平坦。世界經濟復蘇的道路曲折漫長,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尤其是出口增長比較困難。擴大內需中,需要激發目前還不十分活躍的民間投資,進一步拓展消費增長的空間,以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特別是一些行業和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亟待破解;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亟待支持。針對這些事關中國經濟發展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的重大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出解決的辦法。
焦點
1. 基本政策走向或微調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仍低于長期潛在增長速度,物價上漲壓力不大,因此,2010年應以"穩增長、調結構、防通脹"為基本政策取向。
"穩增長"的關鍵是要管好政府投資的節奏和力度。范劍平表示,政府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此輪快速回升的主要動力,也是明年唯一可能過熱的領域。他建議,官方應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投資效率,管好已經上馬的項目上,對于"新鋪攤子"當慎之又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梅新育表示,眼下,世界經濟尚未根本回暖,中國經濟回升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擴張性政策在明年上半年應當不會出現急劇收縮,但政策微調亦是必然。他認為,在此輪應對危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貨幣政策來年將回歸真正的"適度"。雖然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未必會很快調整,但官方會在信貸政策上有所動作,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實行"差別待遇"。
梅新育同時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只會勾勒來年經濟政策的大框架,為樹立信心,穩定預期,目前政策仍應以"穩"字當頭,刺激措施會延續。但宏觀調控并非一成不變,一旦國內外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轉折,官方屆時也會對癥下藥,做出調整。
2. 防通脹或成會議重點
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證明,許多快速增長的經濟體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脹。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保八已無懸念,明年有望駛入更快的軌道。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盡管從價格指標上看,目前仍處在通縮局面,但資產價格的快速上升引發了通脹預期。隨著美元貶值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能源原料價格大幅上升,輸入型通脹壓力中國將不得不防。
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發生通脹的原因是"票子攢多了",他說,一到10月我們的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都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就是說票子的數量、購買力增長了30%左右,而商品的供應數量、GDP的增長現在大概在8%左右,從這個對比來看,總需求是大大超過了總供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經濟學家成思危說,通貨膨脹的預期正在形成。成思危認為:中國通貨膨脹的危險是存在的,只是資金被樓市、股市吸收,現在尚未暴露,一旦股市、樓市發生變化,通脹將是非常顯著的。雖然目前看通貨膨脹并不明顯,但從貨幣投入到物價上漲是要有一個傳導過程的,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時間,所以當前必須警惕明年通貨膨脹的發生。而對于一些企業家,他們所感知到的通脹壓力更加明顯一些。
3. 樓市優惠政策有待定調
去年年底,為了刺激樓市需求,國家先后出臺包括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七折及二手房契稅、營業稅減免等救市政策,現在這些政策的有效期接近尾聲,明年是否還會繼續執行?會不會終止?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對當前的中國房地產總體發展態勢作出一種結論性的分析,特別是對明年宏觀調控的方向,宏觀調控的方針要制定出來。然后國家、國務院層面才會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兩大政策的取向,才能決定房地產政策的取向,這是從上面往下面推的過程。
顧云昌說,他個人認為,保持現在的狀態比較好,不要一下子從極度寬松沒有幾個月就轉變成馬上就全部收緊,這樣敏感性變化會對樓市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4. 促消費或出重大舉措
11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十項具體的方向,除了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和宏觀調控之外,消費成為首先提及的內容。會議提出,要促進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可以預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將延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在去年經濟刺激計劃中,第一項提的是投資,表明穩定經濟增長是重點;而今年第一條是消費,這表明宏觀政策的取向從"穩增長"向"調結構"方向轉變。
商務部網站刊出的一篇署名文章《促消費--期待加大治本力度》在近日引起各方關注,被視為有關擴大消費政策的定調信號。
文章說,2008年下半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國家密集出臺了不少旨在促使消費維穩升溫的反周期舉措,但多屬短期施效著眼于保增長的治標之舉,還較少觸及真正拖消費"后腿"的諸多深層次矛盾。
文章說,這些深層矛盾拖累的遠不僅僅是消費的"后腿",給社會經濟運行帶來難以掌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不僅造成投資消費的比例失衡,而且導致投機資本加速膨脹致使宏觀調控的難度和經濟運行的風險加大。不破解深層矛盾,中國巨大的消費需求潛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釋放。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近日表示,2010年商務部將采取五大措施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一是擴大農村消費;二是擴大城市消費;三是擴大換代消費;四是擴大信用消費;五是擴大節慶消費。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要進一步擴大消費,應當加快收入分配機制改革和再分配調節,從而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
>>相關
過半專家認為通脹預期明顯
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就當前國內經濟熱點問題對百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展開了問卷調查。62份署名問卷調查顯示,有56%的經濟學家企業家表示,我們正面臨明顯的通脹預期,但通脹還并未到來;另有33%的經濟學家企業家表示,通脹趨勢已經形成,目前我們正處于通脹之中;認為我們離通脹到來還很遠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只占調查人數的11%。
通貨膨脹會在什么時間到來呢?調查顯示,有42%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認為是明年下半年來臨,有22%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通脹已經來臨。另外有17%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將在明年上半年來臨。此外,還有9%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會在后年來臨,也有4%的人認為未來三年通脹都不會出現,有6%的被調查者表示無法判斷。
哪一個經濟現象最能表明通脹的陰影?有43%的被調查者認為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瘋漲最能表現通脹的顯現;有31%的被調查者認為水電油氣及蔬菜、食用油價格普遍上漲反映了通脹壓力;18%的被調查者認為答案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漲,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熱錢流入規模創歷史新高。
而對通脹率的預測,15%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高峰值會在5%以內;57%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高通脹率將在5%-10%之間;有17%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率最高將達到10%-15%;還有11%的經濟學家和企業認為通脹率有可能超過15%。
2008年以來陸續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
· 4萬億投資
· 提高出口退稅率
· 暫免征收印花稅
· 首套房貸利率七折優惠
· 個人轉讓住房營業稅減免
· 家電下鄉
· 家電以舊換新
· 購置稅減半
· 汽車下鄉
· 汽車以舊換新
· 3G牌照提前發放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