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2:家長情結
在不久之前的一次校園活動中,零點咨詢集團的董事長袁岳向臺下同學們表述了這樣一個觀念:“鬼附身”知道嗎?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認識,只是執行別人的意旨,只是聽從老師、家長的安排,那就是“鬼附身”,你發的不是自己的聲音,是別人的聲音。
一位家長隨即提出質疑:“現在有很多20多歲甚至年過30的孩子在生活、事業的選擇上,是很不負責任,很無方向的。家長去提醒或敦促難道不對? 這也算是想要去操縱他們?”袁岳的回答是:“只要你用控制和操縱的方式對待孩子,他們就是到了50歲,看起來還是那么不成熟。從孩子的不成熟上,多半可以反推出家長的控制痕跡。”
在中國企業中,老板也廣泛存在著這種家長情結,時不時有做Cy e家長的沖動,想掌控員工(臣民)們的整個生活乃至人生,以體現“皇恩浩蕩”。家長式領導通常具備以下特征:在心態上,下屬必須依賴領導者;偏私性的忠誠使得下屬愿意服從;沒有清晰的權威或嚴格的制度,領導者的意圖并不明確表達出來。
盡管企業的接班人問題早已在多年之前擺上臺面,盡管老板們一再宣稱自己會放權,但仍然事事插手,橫加干預,卻又缺乏清晰的整體邏輯。如此一來,老板一天到晚喊累,怪員工不用心、不動腦筋、不肯負責任;員工整天喊自己沒權,怪老板不放權、不相信自己、不按規則和制度辦事。下屬之間不是比拼的誰的能力強,而是比拼誰和老板的關系更緊密,誰是“大兒子”、“二兒子”……
在許多中國公司里,往往只允許有一個聲音,靠家長權威來維系一個現代企業的運營。而這樣的“愛民如子”,培養出來的可能不僅僅是紈绔子弟,而是假接班、真太監。
病癥二:山大王
缺陷3:兄弟終于鬩墻
隋唐亂世,有個落魄的貴族子弟叫李密。其從小熟讀兵法、足智多謀,期待著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于是,李密參加了楊玄感的反隋大軍,成為其貼身謀士。楊玄感在關鍵時期,沒有接受李密的建議,兵敗身亡。李密憑其智謀,僥幸逃脫殺身之禍,輾轉投靠瓦崗寨首領翟讓。
一開始,翟讓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交給他一些艱巨任務,李密抓住機會,屢建奇功。隨著李密在瓦崗寨義軍中的威望漸高,翟讓沒有蓄意壓制,而是覺得應該讓李密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還給了他一支獨立的部隊——蒲山公營,完全由李密獨立指揮。
在一場對隋軍的大勝——滎陽之戰,斬殺隋軍百戰名將張須陀之后,李密與翟讓的人生目標發生了分歧。翟讓的想法是,已經奪取了那么多金銀財富,還不趕快回瓦崗寨享福去;而李密,決心要繼續一路西進,攻取隋都洛陽,推翻隋朝,建立新政,成就一番偉業。于是,在中國梟雄史上罕見的一幕——“翟讓讓賢”上演了。翟讓成人之美,在沒有外來壓迫、手下弟兄仍鐵桿忠實于自己的情況下,主動向李密讓出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瓦崗寨軍權,自己甘當老二。
李密沒有辜負翟讓跟弟兄們的重托,一路摧枯拉朽,打到洛陽城下。同時,招降了多員隋軍大將,像秦瓊、羅士信,以及江湖豪杰程咬金等。
戰果的輝煌,令李密手下弟兄們的胃口也開始大起來了,成天攛掇著李密稱帝。李密當然不允,知道這是把自己拿到火上去烤。但弟兄們很堅持——“李總,您想低調咱沒意見。可是,您也要想想,咱弟兄們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跟著您混,圖個什么?不就是圖個有朝一日您黃袍加身,咱也可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嗎?您在如此大好形勢下遲遲不見動靜,萬一哪天……”
話說到這份兒上,李密不得不采取一個折中的辦法:稱帝,但現在是萬萬不成的,退而求其次,稱“公”吧——魏公。
那時,瓦崗寨大軍的成分,已經經歷了復雜的整合變化。一撥是山寨元老,江湖豪杰,像單雄信、徐世勣等,這撥人,是翟讓的鐵桿。另外,像受降官軍秦瓊、羅士信,還有程咬金等,是通過李密的淵源入伙的,當然力挺李密。
其實,李密跟翟讓兩人都是厚道人。翟讓既然作出了讓賢的決定,就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斷無反悔之理;而李密,心中感恩翟讓在自己走投無路之際盛情收留、一路提攜,最后竟將凝聚自己多年心血、拿命換來的瓦崗寨寨主之位慷慨禮讓,也對翟讓禮敬有加。
但二人手下的弟兄們可不這么想,更沒那么高的境界風范。首先是翟讓手下的元老悍將,成天攛掇著要翟讓把寨主之位奪回來,被翟讓喝止。心中有氣沒處發,就成天找茬兒欺負李密的手下。李密心中隱隱有愧于翟讓,所以嚴禁手下跟翟讓的人動粗,哪怕對方先動手,違者定斬不饒。于是,李密手下們也憋了一肚子火。
翟讓是個大老粗,沒什么政治頭腦、大局意識。一個隋朝老臣馮慈明被李密活捉,非但不投誠,還出口相罵。李密深謀遠慮,放了他,可惜老東西自己找死,在大營門口還對翟讓他們出口不遜,被翟讓亂刀砍死。這使得李密大為不滿。
甚至有一次,李密手下文臣房彥藻,到汝南接收了一大批金銀財物回來,上交李密。翟讓見房一點也沒交給他,心中有點不痛快,竟口無遮攔:“先生,你拿了這么多東西,怎么都上交李密了?別忘了,李密都是我立的哦!以后的事說不準哦!”這……房連夜密報李密,李密心雖不滿,但也知道這只是翟讓大老粗的率性之語,沒去追究。
但悲劇還是發生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