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中國區公關總監陳波至今為錯過了20天前的一場旨在推動中國農超對接的零售業大聚會而懊惱不已。現在,爭奪優質的農戶資源成了零售巨頭們當前最緊要的事務。作為中國最早推動農超對接的大型外資超市,家樂福正在從中獲益。
除了家樂福外,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外資超市亦開始在農超對接領域深耕,在外資零售企業的帶動下,農超對接這一帶有政府公益色彩的工程,正在成為商家的贏利點和戰略布局突破點。
采購模式新改革
如果在家樂福看見比菜市場更加低廉的蘋果,不用擔心這是積壓的產品,這是十幾個小時前從農地摘來的新鮮貨。
“包括蘋果、土豆、胡蘿卜、梨、橙子等15個單品在內,家樂福中國總部目前與全國14個省的60家農民合作社進行合作,各地的CCU(城市采購中心)已經與15個省份的106個合作社進行合作。”陳波說道。
家樂福實施的農超對接,是一種顛覆傳統的采購模式。傳統的采購模式一般是:農民—當地批發市場—“二道販子”—本地市場—供應商—超市,“中間要經過四五個環節,這既增加了Cyecomcn企業的成本,也不利于產品中間環節的監控。”農超對接則將農民的農產品從專業合作社直接與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對接,促進連鎖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農產品供應鏈的整合。
這一新的合作模式其實帶有濃郁的政府色彩。為了扶持農產品直接進超市,2008年,商務部、農業部選擇了家家悅、華潤萬家、家樂福、沃爾瑪等9家內外資企業,作為國家“農超對接”試點企業。
“除了響應政府號召外,我們認為農超對接將是多方共贏。”陳波認為。據其介紹,對于實現農超對接的農產品,家樂福同類產品的定價可以降低10%到15%,“而且加快生鮮產品進入超市的速度和打出更低的價格,吸引了大量客流,帶動了超市整體銷售量的提高。”
這一點對于常打價格戰的零售商們來說至關重要,也讓農超對接變成了一場商品定價權的爭奪賽。農超對接剔去繁復的中間環節,零售商獲得定價自主權,這遠遠要比這種新的采購模式帶來的經營模式變革來得重要。各零售巨頭開始改變最初的排斥策略,緊跟家樂福之后“跑馬圈地”。
近日,沃爾瑪宣布,與商務部和農業部分別簽署 “農超對接”合作,擬到2011年底與100萬農民對接。歐尚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了未來加強與農戶合作的意愿。而 武漢中百(行情 股吧)、世紀聯華等本土零售巨頭也聯合宣布,將啟動一系列改革零供關系的策略,以抗衡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