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難以起舞。”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 Europe首席執行官約瑟夫(Jose Maria Alvarez-Pallete)說。此時,這家公司正在開展一個新項目,希望找到一種適合公司的最佳技術支持,讓自己像創業型企業一樣行動。
Telefonica Europe想尋找一個對市場洞察深刻、最具創新性的小型企業,以便幫助自己龐大的組織提高靈活性,更好地應對市場。
“我們想在自己所在的市場領域,創造一種創業型的生態系統,那樣我們就沒有必要購買相關的專業技術。如果新的生態系統能夠增強公司與技術運營商的關聯性,譬如我們之前收購的英國移動公司O2,那么他們就能很好地理解收購的好處。”約瑟夫說。
希望進行精益創業式經營的企業,不僅僅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 Europe這樣龐大的企業,其他行業的企業,包括零售、金融、慈善、汽車等行業的企業,都在想方設法通過精益創業式經營讓自己對消費者更有價值,譬如建立獨特的合作伙伴關系。
2011年9月,全球最大的制藥集團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與英國超級跑車制造商McLaren的一級方程式車隊簽署了一份協議。葛蘭素史克希望通過此次合作,向世界級的賽車團隊學習—該車隊一向以驕人的比賽成績和快速的換輪胎速度聞名。
“之所以和跑車制造商McLaren合作,是希望在合作中向他們學習,了解他們如何讓自己處于領先地位,持續快速創新。”葛蘭素史克全球品牌傳播團隊負責人克里·奧卡拉漢(Kerry O’Callaghan)說。
“Mclaren有這樣一種組織文化:勇于面對自己犯下的任何錯誤—這是一種持續創新和學習的哲學。從文化角度看,這對于開展商業活動很有幫助。這正是我們的一個關注點,希望采取措施讓自己的企業文化更有前瞻性、創新性,以及擁有快速發展的能力。”
因為有這種企業文化轉變的期望,葛蘭素史克與野生動物慈善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合作,設立金融創新實驗室(Finance Innovation Lab)。在其實驗室,大家一起討論各種超乎常規的金融模型。這種不尋常的企業聯合的出現,原因是各方都希望尋找到一種能夠提升自己資本的更好模式,同時不會對社區和環境造成損害。
對于ICAEW可持續發展部門負責人理查德·斯賓塞(Richard Spencer)而言,這種多方合作,能讓實驗室更有成效。“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們的確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信息。在尋找合作伙伴時,只要目標一致,合作雙方不一定要有行業關聯性,合作雙方可以有不一致的見解,只要有助于合作項目的開展。”
一些企業,已經通過這種合作方式為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利潤,譬如聯合利華、彪馬(Puma)和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PwC)。在金融危機之后,這些企業通過金融創新實驗室,尋求可替代性的金融模式。根據該實驗室的項目負責人、世界自然基金會詹·摩根(Jen Morgan)的說法:“企業因此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嘗試各種各樣或許會失敗的模式。”
但是,對于大企業而言,勇于探討自己的失敗案例的確比較罕見。2008年9月,《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一書的作者埃里克·里斯(Eric Ries)最早闡述了“精益創業”概念,其中借鑒了豐田汽車“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理念。他認為,“精益創業”是一種低成本運行、快速產出的新型組織形式,它的三個特征是:高效、不浪費、對市場反應快速。
按照埃里克的說法,一個創業團隊至少需要1萬美元,差不多一年時間才能推出一個全新的網絡應用產品,而一個“精益創業”團隊只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然后根據用戶反饋,實時改進,隔幾分鐘或隔幾小時就能發布新版本。他帶領過的創業團隊 IMVU 就曾經一天內改進產品 50 次。
“許多大企業不情愿談自己的失敗案例,因為這等于承認自己的商業敗筆,他們認為這會給企業的公眾形象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埃里克提醒說,如果企業對不成功的商業活動不坦誠,那么他們可能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市場份額。
埃里克相信一個理論,即不論大小、任何規模的企業都能創造一個基本原型,或者創造一種“最低能耗的可行性產品”,并且對它進行快速測試,看看人們對這款產品是否有需求,以便決定是否加大開發力度。
這正是企業家阿迪爾·阿布拉(Adil Abrar)的做法。他之前推出的兩款產品都是按照這種模式開發的。阿布達現在是The Amazings網站董事長,該網站將那些有技能的退休人員聚到一起,安排課程,吸引其他人付費參加。該網站的課程包括復古發型設計、跳舞和當地歷史。
阿布達同時是Buddy應用程序的創始人,這是一款應用于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適用于“不舒服”的人群。譬如,如果一個人很焦慮或者沮喪,他可以用這款程序記錄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然后將相關的信息發送給自己的顧問或健康專家,獲取指導意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