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怎么玩?
平臺怎么做?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阿里通過平臺去招標,讓快遞公司在阿里的標準下去競爭阿里電商的業務。或者是根據數據去優化計算選擇最合適的,就像目前阿里物流根據路線推薦服務商一樣。一個電商包裹,如果這條線路圓通一直都是跑得最快的,報價又是最低的,我就讓圓通去做。如果晚上只有申通有車在跑,那么晚上的件我就讓申通去做。如果過節放假只有順豐繼續營業,那么我就讓順豐去做,如果韻達忙不過來,我馬上換下一家,如果圓通的服務突然很差,投訴率很高,那么我就把圓通給踢出去。
這里可參考某電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KPI考評系統。它有近十家快遞公司為其服務,該電商制定各種考評KPI,根據時效,滿意度,報價,運力緊張情況等因素來分配訂單。所有的快遞公司在電商倉庫旁設有網點,訂單產生后,系統根據KPI和目前的運力情況,直接就訂單分到各家。這些對于菜鳥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它有大量的數據支持,它完全可以建立一套更完備的系統,不僅僅是某家快遞的選擇,還可以對整個環節各個節點進行選擇,在各個節點分配訂單。并且以業務量作為獎懲手段,逼迫物流商去改進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時效。
以上是成本的節省。時效方面,競標必然導致快遞公司的錯峰,可以形成不間斷物流。以上面的某電商為例,眾多快遞公司轉運錯峰,發貨頻率大幅增加。舉例來說,以往北京到長沙圓通只有一趟航班。如果發貨晚錯過了只能等明天,要耽擱十幾個小時。但是在阿里的骨干網絡,各家快遞公司競標。十家快遞公司,可能錯開成10個航班。陸運的話,可能原來北京到長沙兩城之間每家快遞每天有兩趟車,現在所有快遞公司錯開,也許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趟車。以往每家公司在晚上9點之后會收到十幾票票,現在包裹集中起來可能就一兩百票,完全可以支撐某些快遞或區域派送公司以較低運費開通類似夜晚派送這種服務。這樣的話就會形成隨時可下單,隨時可發貨,隨時可轉運,甚至隨時可派件。件量呆在倉儲的“等待”時間,完全可以大幅度縮短。假想,一個包裹,在途的時間能達到派送周期的70%(其余為分揀,轉運,等待),通過陸運、空運、鐵路,有14個小時的時間,已經完全能滿足我國幅員內送達要求Cye.com.cn。
專業化和競爭永遠是提升效率最強大的武器。競爭將帶來巨大生產效率的提升。通過KPI的考核,客戶評價,以及競標系統,迫使所有人改善服務,提高時效,降低成本,而專業化也將帶來生產率提升。菜鳥骨干網絡已經創造了可控的節點,打破了原來的快遞形式,再也不是從收件到派件的全程包攬,而是集中做某一環節,集中做某一區域。派送快的,做宅配,善用貨航那集中做空運,善于分揀,則集中做分揀。快遞公司可以專注做自己擅長的環節,甚至社會上其他機構也可以參與進來。例如分揀環節,就可以找更自動化更有效的企業外包。經濟學中有“干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理論,利用規模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技能培訓,就能更快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許多人如果還覺得任何城市之間的包裹都能在24小時內達到有點匪夷所思。然而細想一下,如果所有環節都得到最優化處理,所有的參與公司都經過高強度競爭與專業化洗禮,所有資源都得到最優化使用,所有環節的停頓時間都降到最少,24小時真的很遠么?
設想下未來模式?
我們不妨預想一下未來的模式吧。一個深圳客戶買北京的一件商品,下單時會被提示選擇快遞組合類型,有“時效最快”,“成本最低”,“最安全”,“服務最好”等等多種選擇。客戶給定優化目標之后,阿里云計算根據以往的快遞公司的表現、快遞公司各個分段的報價、即時運力資源情況、該流向的即時件量,甚至可以加上天氣預測,交通預測,進行相關計算,得到相關優化線路選項。客戶選擇之后,系統立刻將訂單數據發送到各個環節,并提醒相關環節準備接應。
快遞公司A的網點距離北京某賣家最近,且恰巧有一個收派員在附近,因此阿里安排快遞A收單,快遞公司A在收件后馬上轉運至合作的物流公司B的二級中轉中心,該二級中心分揀后馬上將貨物集中轉運至阿里自建的區域中轉中心。阿里區域中轉中心已經外包給分揀公司C負責分揀,分揀后交由航班時間最靠近的貨航公司D轉運至阿里在深圳區域中轉中心,深圳中心分揀業務又外包給深圳某家專業分揀公司E,其分揀后雖然已經深夜,但是仍然有F快遞開展業務,馬上轉給派送公司F,F趕在晚上10點鐘完成派送。阿里平臺,提供統一的包裹追蹤號。并且對派送各個流程進行監控,快遞(物流)公司服務質量將影響其KPI考評,進而影響業務收入。客戶也可以對物流進行評分,這也將納入KPI考評。阿里平臺,還將對各環節進行結算,收一票件給多少,分揀一票給多少,晚上給多少,白天給多少,假日給多少等等。根據快遞公司提供服務與報價支付相關物流費用。
會影響誰?沖擊誰?誰受益?
菜鳥的平臺最終將是開放的,這也符合馬云的風格。那么不僅僅是淘寶,天貓,未來所有電商都可以利用該平臺。其實不僅僅是電商,甚至商務快遞,個人快遞都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實現。業務量越大,越能發揮它的規模優勢。這就難怪為什么馬云認為這是一項國家級工程,因為影響的不僅僅是整個電商行業,而是影響了整個物流行業。這樣的沖擊不僅對四通一達這種電商占比高的快遞公司有影響,對于順豐這種電商業務占比較低的快遞公司也有影響。
阿里平臺未來有眾多物流公司參與,如陸運、空運、冷鏈物流、押運等等參與并共同優化,其多樣性、生態性是任何一家快遞公司都難以企及的:成本減少,費率下降,穩定性增加,客戶體驗提升。如果快遞公司獨立做不到全流程的絕對優勢,就難以有競爭力。不參與其中,則業務必然受到沖擊,且最重要的電商部分也可能就難以拿到。如果參與菜鳥平臺,快遞公司未來將由一個全流程的獨立參與者,變成一個局部環節的平臺參與者。不但業務量被阿里控制和決定,同時也要面臨阿里相應標準的考核和裁決。由目前相對獨立的地位,徹底轉變成阿里平臺的一個“附庸”,變成一個必須不斷強化自我提升,以此爭相向阿里“乞食”的物流參與者。
影響最大的就是類似順豐這種賴以自豪的全國性的直營網絡。因為以后收件環節服務好,不一定能帶動你的中轉業務量,山西服務好,不一定帶來山東的業務量。原來完善的全鏈條控制在阿里平臺將變得無用武之地,現有的資源配置,將被阿里平臺扭曲到不成比例,再想回頭也已經沒有機會。
當然也有人或許從這樣的沖擊發現機會。對于在某一環節有優勢,或者在某一些區域有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機會。比如在小范圍內有優勢的區域快遞公司,比如部分線路有優勢的物流公司,再比如某個流程有技術優勢的專業操作團隊,如善于運力管理的貨航或快遞公司,技術領先的分揀中心等等。在現有的業務模式下,快遞公司都做全套,他們是很難插入一腳的,但是一旦發生以上所說改變,他們將有機會大展拳腳。
這里還不得不提各個快遞公司開展的各種增值服務。許多人看待快遞業務,只看到運費這一關。事實上增值服務,尤其是代收貨款、保價費用等為眾多快遞公司貢獻了大量的周轉現金和業務收入。未來大部分增值服務將上移到阿里平臺。如代收貨款,收件派件公司都不一定一樣,收的是圓通,派的是韻達,如何代收貨款? 比如保價,全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保費到底給誰,出了問題找誰。因此最終極有可能菜鳥將利用阿里的支付體系,將這些大部分收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