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銀行爭搶餡餅
現在來看,基礎設施建設等成為中長期項目主要貸款需求,而民間投資的信貸需求卻較少。
如果資本金只是第一步,那么接下來銀行將是融資“主角”。
3月初,上海靜安一處高檔酒店,揭牌了兩家機構——靜安區土地管理中心和靜安區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靜投)。
工行上海分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行總行、民生銀行上海分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等銀行的行長或副行長悉數到場。
“今年是靜安經濟發展面臨挑戰較為嚴峻的一年。我們積極探索和完善政府的投融資體制,做大融資規模,重點解決土地儲備、舊區改造、市政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項目的融資問題。”靜安區區長張仁良表示。
就在這天,政府為三個項目和銀行簽訂了授信項目。
首先政府通過財政注資15億元搭建了“靜投”這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很快將撬動數倍銀行貸款。當天,靜投與工行、中行、建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和浙商行等7家銀行,簽訂意向性合作協議。據銀行人士透露,資金金額估計可達近百億元,其中一家大行當地支行給其的授信就達數十億元。
同日,靜安區負責的地鐵12、13號線在該區的動拆遷工作和建設工作,也有5家銀行與之簽了授信協議。對于該區的一個經濟適用房項目,一家股份制銀行也提供了貸款。
“那都是政府項目或企業,而上海財政雄厚,靜安有很多億元稅收大樓,銀行肯定是搶著要的。”一位大行當地支行行長表示。
在這些大項目中,銀行扮演重要角色。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一般都能夠獲得銀行的長期貸款支持。一般來說,貸款金額為總投資的65%-70%左右,期限一般在10-15年左右,其中包括若干年的貸款寬限期,寬限期內公司無需還本,只需支付利息。
以地鐵融資為例,資料顯示,2000年上海久事和上海城投聯合組建上海申通公司,負責軌道交通商業化運作。申通注冊資本金260億元,其中上海久事占60%,主要通過申請國開行長期貸款、發放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然后以現金方式注入申通作為股本金;上海城投占40%,主要以地鐵1號線的存量資產作價投入。
而上海申通地鐵的投融資體制,不是由申通公司為所有軌道交通項目進行統一融資負債,而是采取與沿線各區一起,聯合組建項目公司,申通和地鐵出相應的資本金投入。軌道交通沿線的征地、動拆遷及其安置工作,由各區自行負責,動拆遷費用折價入股項目公司,同時申通會給予相應補貼。實際上,地鐵對銀行依賴更大,項目公司65%左右資金來自于銀行長期貸款,同時地方政府負責動拆遷時也會向銀行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