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店申請POS機
套現中介應運而生
按照消費者趙女士的看法,合理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對自己的不同賬戶進行管理,完全是“和銀行斗智斗勇”的正常情況。“因為我并沒有打算不還錢給銀行。”趙女士說,“如果真的是想惡意透支,刷完卡直接不還錢就行了。你最多說我貪小便宜。”
但這種“純粹”的貪小便宜被中介公司所利用時,情況或許就另當別論了。
通過各式各樣的搜索引擎,檢索和“套現”有關的關鍵詞,如今能找到大量與之相關的網頁。這些網頁的經營者大多是中介形式的公司,根據提現金額不同,收取1%到3%的手續費。
知情人士介紹說,這樣的“中介服務”最早出現在南方沿海城市,已經存在多年。最早他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POS終端機進行刷卡,幫助套現者從銀行信用卡賬戶里將資金預借到自己的儲蓄卡賬戶,抽取手續費之后將現金返還給套現者。由于使用信用卡提現的諸多限制和高額利息,這樣的方式“某種程度上能救急”。
“換個方式可能比較容易理解,朋友購物,你用信用卡埋單,讓朋友把現金給你,道理是一樣的。”該人士說,“但兩者間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虛假交易并不存在交易過程,目的只是從銀行套取現金。”
銀行業人士表示,POS機安裝需要一定成本和門檻,對于個人用戶原本并不適用。但“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之后,個人網上開店,捆綁第三方支付平臺無形中把這個門檻降低到零”。也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如今套現的成本降低了很多”、“至少申請POS機需要營業執照,在網上開店有身份證就行了”。
支付寶公司相關負責人提示稱,這樣的“虛擬交易”存在風險,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記者 彭梧)
·常見套現方式
網上交易“假買假賣”
刷卡充話費后銷號 買機票退票取現金
消費者鄒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朋友的網店里通過信用卡進行網上支付,在購買了一臺價值1萬元的筆記本電腦后,支付寶就會把貨款打到這位朋友的賬戶,然后鄒女士從朋友的借記卡賬戶里取回1萬元的現金,作為周轉資金的應急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