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商鋪售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隨著一批批售假商鋪被曝光,一個讓人不解的現象出現了:在售假軍團中,首當其沖的竟然是那些在各個網絡購物平臺官方信用評價體系中產生的“皇冠店”、“鉆石店”。
對于在網絡上購物的消費者而言,原本通過“皇冠”、“鉆石”等信用等級,可以直觀地判斷網店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網購的信任問題。但是,當這些象征著高信用的虛擬評價稱號可以輕而易舉地被造假時,它反而引起了一股售假商家爭相“加冠加冕”的風潮,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7月1日,我國第一部規范網絡商品交易的行政法規——《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其中規定了“要建立健全網絡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和機制”。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電子商務已興起十余年,在如今網絡商鋪售假如潮、信用炒作泛濫成災的形勢下,如不對混亂的“加冠加冕”行為嚴格監管,“那么中國電子商務將永無出頭之日”。
皇冠鉆石級店鋪成售假主力
隨著C2C(個人對個人)網絡購物平臺的興起,在網上購買商品對消費者而言已是家常便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1.08億人。而艾瑞咨詢最新市場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026.9億元,同比增長1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