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訊:一時間“富二代”的教育培養和企業接班問題立馬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再早些時候,8月份江蘇省委組織部下發了 《關于在全省實施 “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的意見》,計劃用兩年時間培養1000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其中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大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對此,一些人擔心:政府出面培養 “富二代”,必然動用納稅人的錢,這樣對因貧窮而上不起學的孩子不公平。筆者認為這并非問題的關鍵,因為如果政府幫助企業把“富二代”接班的問題解決了,“百年企業”反過來會回報政府更多的稅金。這顯然是一個良性循環。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究竟能有幾多路徑解決“富二代”的接班問題。政府直接出面呼吁呼吁,培訓培訓,當然有好處,但這只是觸及到皮毛。“富二代”要子承父業,主要還是看父親如何栽培及“富二代”本人持什么態度。改革開放30年來誕生了三代企業家、老板。1984年,柳傳志與其他10名計算所員工以20萬元人民幣,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研究者通常就以1984年前后為第一代企業家、老板集中出現的時段。第一代企業家、老板基本上是兩類人:從體制內破繭而出的“不安分者”和體制外的社會邊緣人,乃至一些“三無人員”,他們大多是從擺地攤謀生開始經商,屬于被動型;第二代企業家、老板誕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創業潮,特點是知識分子下海的多、鄉鎮企業老板多;第三代企業家誕生于2000年前后,從事IT產業、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比較多,馬云等是代表人物。
同樣按照這種時段的劃分,陶瓷行業第一代企業家、老板基本上都是國有、集體企業廠長、經理。佛陶集團等是代表。第二代企業家、老板比較集中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本世紀初,這短時間通過鄉鎮集體企業改制催生了一批企業家、老板,同時也有一部分知識精英陸續從國有、集體企業出來創業,圓了自己的企業家、老板之夢。目前,陶瓷行業的第一代企業家、老板基本上已經退休,也基本不存在接班人的問題。第二代企業家、老板則一部分已經接近Cye.com.cn或到了退休年齡,80后一代是他們的后備隊。但目前這批人基本上都還是企業的掌門人,像唐山惠達那樣形成明顯交接班態勢的很少。另一部分擁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學歷背景的企業家、老板多數出身在六十年代前后,未來10至15年這批人也面臨企業接班人的問題,屆時90后是接班的主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