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問題是我們的80后、90后愿不愿意接班,能不能接班?與他們的父輩相比,80后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更開放、個性化的觀念,堅強無比的經濟基礎,他們擁有按興趣選擇職業的資本,自然也就少了父輩們創業的壓力和精神。而社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職業選擇,特別是文化、教育、服務業及地產、IT等產業的興起,使得“老土”的陶瓷行業在比較中頓失魅力。這令生意場上風光無比的創業企業家、老板們倍感頭疼和無奈。再看看90年后的一代。今年11份出版的《新周刊》一篇題為《他們不是另一代人,他們是另一種人》的報道說:“90后是奧運冠軍、網絡新秀、演藝新星、作家、超模、快樂女聲和學生,他們是成長環境最優越的一群人”,“我們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和怎么想,但他們完全知道我們和社會想要什么和怎么想”。此說也許有些夸飾,但第二代知識型企業家、老板們與下一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大體如此。這樣一代的“新興人類”,如果做父母的不從小刻意培養,長大了要想他(她)接著吃陶瓷這碗飯肯定很難。
然而,沒有理想中的家族延續的第二代接班人,陶瓷行業照樣要發展。當代企業教父級人物柳傳志就是榜樣。聯想集團雖然不是家族企業,但他未雨綢繆、精心栽培楊元慶、郭偉兩個接班人的案例是值得所有中國企業學習的經典。對于家族企業而言,如果循著血親脈絡找不到理想的接班人,難道我們不可以放眼職業經理人團隊?前人言“財散人聚”、“財聚人散”,而現在還可以說 “財散人續”——將自己的股份稀釋是留住優秀人才,以延續企業生命。如果能推動企業上市,讓家族企業徹底變成一家公眾公司,則更不存在接班人問題。
中國經濟已經高速發展了30年,這30年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企業家的創業史。今天的企業家基本都是昨天的創業英雄。30年中,創業英雄的故事從來沒有中斷過,今天創業家的傳奇還在延續。而2009“青年創業中國強”則成為最響亮的口號之一。今年3月16日,由CCTV財經頻道與Cye.com.cn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聯合舉辦的公益活動“我能創未來——中國青年創業行動”在北京啟動。7月20日起,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又推出五期特別節目——《青年創業中國強我是城市榜樣》,這兩個節目均吸引了海量眼球。節目的調查顯示:“80后”創業群體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創業的主流人群。在這種情勢下,也許我們應該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青年創業群體,支持行業的青年創業計劃,而不是過度關注、擔憂“富二代“問題。畢竟“江山代有人才出”,青年熱衷創業,陶瓷產業就生命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