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類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比較
一本爛帳:末端造假
在財務上,困擾投資人的一大難題是,農業企業財務規范意識普遍較差,財務數據不夠真實,這兩個因素讓投資人很難發現其真實的盈利水平和銷售等方面的問題。
深圳君盛投資管理公司合伙人廖梓君告訴《經理人》,“有一次我到深交所,正好碰到50、60家農業企業上市被淘汰了,碰到了什么問題?農業類的企業在末端造假,農業類的公司原來積累比較單薄,符合投資條件的公司在銷售額和利潤方面應該有很過硬的數據。但要選出這樣的公司,花的精力和代價很昂貴。我的體會是比其他行業風險更大。好公司難求。”
天職國際會計事務所會計師陳剛認為,造成財務不規范、涉嫌造假的農業企業原因如下:
大量使用現金結算方式、難以形成證明力強的交易記錄:部分農業企業的銷售對象或采購對象主要為自然人,致使企業大量使用現金結算方式,交易的真實性難以證實。
動物和植物等生物資產與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等一般資產不同,盤點和估價有困難。
農業企業往往現代管理意識不強,加上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致使會計基礎工作較差,內部控制薄弱。
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給予較大的稅收優惠,從而使財務造假成本低廉。
食品安全:危中有機
在傅哲寬看來,投資農業最大的風險就是食品安全,出現一次,就會對公司或者行業造成致命的打擊,“比如三聚氰胺,還有雙匯的瘦肉精。”
“食品安全既是要防范的風險,又是投資的機會所在。”聯想投資李家慶認為,最近聯想連續在農業和食品領域有所投資,一般是涉及到對這個領域的全產業鏈控制,包括藥品、飼料、養殖環節、流通環節、銷售終端等實施投資。
在農業和食品領域的投資還可以“換一種玩法”,目前國內消費食品安全性、原材料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今天的消費者對于品牌、安全和品質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整合全球性的優質原材料資源,結合自己的通路和品牌,以比較高的性價比打入中國市場。”
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則直接以食品安全為投資項目。2011年底,新希望集團、國際投資巨頭新加坡淡馬錫、農作物加工企業美國ADM公司和綜合商社日本三井物產共同出資,建立了一只專門投資海外農業產業的基金—新希望產業基金(美元),重點投資食品安全、糧食保障等領域。
強調品質與安全的食品投資,其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艾格菲:坎坷養豬夢
熟悉養殖業的局內人,為何折戟沉沙?
看著空蕩蕩的豬舍,王才文想不明白的是,和艾格菲合作以來,“行情差的時候虧,好的時候也虧,和拉我們入伙時承諾的大不一樣。”王權是江西宏盛豬場的老板,2011年初,宏盛果斷退出了與艾格菲不到2年的合作。宏盛的遭遇不是個別,在江西多數與艾格菲合股經營的豬場都選擇了逃離艾格菲。
艾格菲是誰?
這家在納斯達克被中國企業百世騰借殼上市的美國公司,曾因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和大手筆的投資,被認為是農業投資領域的一顆明日之星,拿著融來的1億多美元,2008年前后,艾格菲迅速在江西、上海、福建、廣西、海南等養豬大省投資了40多個萬頭養豬場。
如同肉價的迅速漲跌,還沒享受到成功,艾格菲的困境就不期而至。從2010年開始,這家公司投資的養豬場陸續傳出虧損的消息,股價跌到不足1美元。在停牌數月后,2012年2月1月,艾格菲發布公告宣布自愿摘牌。
按說艾格菲不應該是農業投資者中的差生,因為百世騰原本就是飼料企業,養殖業的上下游規律都很熟悉,其商業模式也被業內看做是低成本擴張的樣本,艾格菲為什么還會栽跟斗?
“完美”的商業模式
艾格菲當時進入養豬業采取的是閃電戰。
據報道,它收購的養豬場,固定資產仍歸原企業主所有,屠宰和銷售也維持原有渠道。艾格菲實際上只是承包了豬場,負責技術和財務;它與豬場簽訂的是“生豬收購協議”和“租賃協議”。有些地區還建了種豬場,供給養豬企業小豬崽。
以它投資的馬尾鳳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例,艾格菲買斷了其所有生豬的經營權,并以每年45萬元租賃養豬場,協議期15年。
這種收購方式,不僅降低了收購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收購時的談判難度。外界將這種商業模式稱為租賃模式,在廣西、福建等地,艾格菲多以租賃模式與養豬廠合作。
另一種模式則鮮有人知。在艾格菲的大本營江西,幾十家養豬企業與它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以宏盛為例,其能繁種豬600多頭,按當時的出欄價和其他固定資產(廠房設備等),總固定資產作價約240萬元人民幣。艾格菲直接向其支付144萬元現金,購買60%的股權,條件是艾克菲管理,同樣負責技術與財務,收益來自于分紅。2008年后,艾格菲先后控股近34家萬頭規模養豬企業,控股比例在55%-100%之間。
無論哪種方式的經營,豬場都必須向艾格菲的大股東百世騰購買飼料。百世騰是一家專注于豬用預混料的中國本土中型規模的民營企業。艾格菲的財報數據顯示,2006年其預混料銷售額僅為859萬美元,凈利潤118萬美元,行業排名僅在10名左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