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又來了,微微褪色的條幅竭力從椰子樹上掙脫,條幅上寫著:“熱烈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20周年”。
綠蔭籠罩的小院中,冼篤信踱來踱去,掏出手機,又放下。將要到訪的是新希望(行情論壇)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妻子,他規劃中的幾筆生意都需和劉永好搭檔。
這個膚色黝黑,鼻梁微塌的中年人,年輕時很少焦急等待別人。現在,他偶爾會站在海口秀英碼頭,看粗大的錨鏈此起彼伏從海底升起。就像岸邊的波濤每日奔騰翻滾,往事無人提起,但那些條幅讓他的記憶又爬上來。
如同19世紀中期加州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淘金者的勝地,大國商業的幼年也許總需要一片釋放狂野能量的土地,海南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20年前,像冼篤信這樣最富冒險精神的一些年輕人在這里開始書寫自己的故事,但似乎大多數故事并沒有什么好的結局:部分耀眼的嘗試已抹成粉紅色的傷痕,殘留的則在島外生根發芽。
“走到今天,海南必須要犧牲這一批人,犧牲這一批機構,那些倒下的人和機構已經完成了自己特定的歷史使命。”海南證券前總經理文哲說。
今日金融界、地產界中的佼佼者,十之五六都擁有自己驚心動魄的海南往事。你會看到,出現在本文中的名字有:冼篤信、莊子通、馬蔚華、方風雷、文哲、陳峰、馮侖、戴志康、蔣曉松……等等。這個名單還可以拉得很長,而我們將從冼篤信的故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