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篇 療傷
爆發(fā)
每一次危機過后,人們才知道一切從開始就不可避免。對親歷過海南那段瘋狂歲月的人來說,上帝又一次玩了這種游戲。
1992年10月,一次省政府組織的座談會上,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形勢一片大好,只有廖遜表示“謹慎的樂觀”。言畢全場哄堂大笑,當時的省長秘書問廖遜為什么“謹慎”,廖的邏輯很簡單:全國的資金都跑到海南來了,別的省也要搞建設(shè),誰當家也要收拾你。只是現(xiàn)在十四大還沒有召開,要維持大好形勢,但絕不會容忍海南繼續(xù)這樣下去。
當時參會的部分企業(yè)界人士聽了廖遜的話,將手中的地產(chǎn)匆匆出手。但1992年過去了,沒事,1993年1月、2月也沒事。當時有人罵,“誰聽這個姓廖的誰倒霉!”廖遜也覺得很沒面子,但是3月份,時任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行長的馬蔚華告訴他,目前有20個省的人民銀行備付金吃緊,中央可能要收縮銀根。
由于所處位置,馬蔚華可能已深感寒意。有一次冼篤信和鄭先平請馬蔚華吃飯,馬蔚華和冼、鄭二人說,盡快把手中的土地丟掉,把項目處理掉,宏觀調(diào)控要來了。冼篤信不以為然,宏觀調(diào)控又不是第一次來。馬蔚華意味深長地說,“這次和以往不同。”
怎樣的不同?冼篤信并不理解馬蔚華的意思,但也沒當成耳旁風,他準備賣掉在三亞0.7平方公里地塊。找銀行的合作伙伴商量,行長說你缺錢花嗎?為什么要賣這個?冼是個愛面子的人,這句話把他問住了,有兩個項目別人都開了支票,他還是沒賣。“如果聽馬蔚華的把手里的地賣了,差不多能回籠10個億的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