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夏,海南又陷入小低潮,多數公司的項目基本停下來,開發西河西路北段的公司準備退出。而賭性很強的冼篤信決定逆勢收購,買下了整條西河西路。
能賭贏嗎?冼篤信沒有把握,但是“汽車熱”的經歷告訴他,只要政策一來,海南就如同念動了一句芝麻開門的咒語。
那一年,海口市大概是全國惟一還沒有裝上紅綠燈的省會城市,這似乎成了海南商業環境的一個隱喻。
瘋狂的地產
“做什么都難,除了賺錢!”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海南商人愿意跳出來認領這句豪言。
1990年、1991年地價開始緩慢升溫,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公布后,在“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的鼓舞下,低地價、低稅收、氣候宜人的海南成為房地產公司的福地。
據海南省委黨校副校長廖遜回憶,時任三亞副市長的江上舟,從廖主管的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挖”去了一個叫夏明文的人,擔任三亞國土局副局長,專管土地拍賣。夏不負所托,第一塊地就拍出了每畝380萬元,當時可謂天價。輿論嘩然。“省政府非常緊張,擔心這么高的價格會把各地投資者都嚇跑了。但沒想到恰恰相反,全國的商人全都被吸引來了。”廖遜說,“那時哪有什么開發商的概念,有人發現原來發財如此簡單,成立一個公司,劃一塊地,拿這塊地去銀行貸款,蓋個房子,一漲價就拋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