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996年、1997年,海南GDP增速都在全國倒數之列。1998年之后漲幅雖大,但廖遜認為這是靠“縣市大排隊”、“末尾淘汰制”等畸形手法逼著基層干部把數字抬上去的。到2000年,海南只剩下瓊海和海口兩個市的公務員能足額按時發放工資,2001年瓊海禁止賭博,一年下來少收入幾千萬,就只有海口能足額按時發放了。
當年進行私募的一百多家海南公司中,只有25家上市,25家中又70%進行過重組,使海南成為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殼”資源地。還有1家退市,5家遷出海南,留在海南的,還有幾家除了官司以外幾乎一無所有。
跌跌撞撞中,海南走入21世紀。
復蘇
冼篤信又回來了,第一次是被逼回來的。
1999年后國務院給海南處理爛尾樓多項免征營業稅、契稅的政策和專項補貼,大大降低了重啟成本,不過大批爛尾樓的業主音空信渺。2000年,時任三亞市委書記的王富玉用了個狠招——炸樓,先在三亞大東海旅游區炸了幾座。“王富玉這個人有些‘李衛當官’的勁頭,”廖遜說,“這個消息震動全國,一下把業主都炸出來了。”冼篤信趕緊把在三亞的樓盤全部賣掉。“其實這時收購爛尾樓肯定能賺大錢,但我的資金都占在其他的項目上,另外還有一個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