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信托當時也麻煩纏身,文哲與港澳信托的總經理王志剛交換意見后,簽備忘錄,交換資料,但最后關頭因港澳國際董事長李耀祺反對而終止。“港澳信托在全國有20個營業部,李耀祺可能覺得與我們合并不甘心,但他們在證券業務的專業化程度遠遠不如我們。如果當時兩家合并,馬上可以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這實際上是在海南再創造一個金融奇跡的機會。”文哲感嘆。
讓李耀祺出乎意料的是,他雖然拒絕了海南證券,但1998年1月,按照中央部署另一家央企接管港澳國際,查賬過程中暴露出共虧損33.2億元,李鯨吞資產數千萬元,被判死刑。
海南第一代風云人物幾乎全線潰退,與李的軌跡類似,慘淡收場的金融大亨還包括華銀系兩位負責人夏鼎鈞與石雪、中金豐德投資控股公司總經理羅賢平等多人。海南證券的高管倒是全部平安著陸,文哲希望重組海南證券,先后與德隆、國美溝通,最后選擇了高盛,曾兩入海南的方風雷是交易的牽線者。
離開的并不僅是候鳥,冼篤信把只剩下一個殼的公司交給哥哥打理,重新開始企業流浪漢的生涯,從一個生意跳到另一個生意,他做過防偽標簽、監控設備、旅游網絡等。或許因為揮霍了太多好運氣,壞運氣開始頻頻光顧,總在他爬到一定高度時向下拉一把。就在防偽公司醞釀上市前夕,因冼的一個下屬私刻公章被查封了,類似的玩笑命運還和他開過多次。莊子通則在1997年后去廣州發展,做了幾個盈利頗佳的項目。
人事幾經變遷,留給海南的是一個難以收拾的殘局,海口、三亞遍地枯樓,風吹雨淋,市中心好像經歷過臺風,每座爛尾樓最少能牽扯出七八個官司,二十來個債權人。曾經是不夜城的海口,大批酒店、歌舞廳、商店關張,新開張的都是典當行、跳蚤市場和一元錢一位的“老爸茶館”。
|